自從上次出鏡后,韋神的牙成了焦點。
他才33歲啊,門牙都掉了好幾顆,這正常嗎?
據家人透露,他牙齒有遺傳的問題,也有營養失衡的原因。
常年以來,他習慣了吃素菜,不愛吃肉,蛋白質的缺失,也是身體瘦弱的根源。
這次,有人在醫院偶遇韋神,看到有2個人陪同他看牙。
他們沒有走綠色通道,而是老老實實在排隊,韋神腳上穿著涼拖。
2個陪同的人非常有分寸,站在距離他一米遠的地方,沒有故意找話題打擾他。
韋神站那里看手機,手機都快貼臉上了,看得出來,除了牙齒有問題,他的眼睛近視也很嚴重。
難怪網友留言,希望北大能安排人專門照顧他生活,要是能成個家就更好了。
01
韋神父親病逝,母親身體也不好。
雖然母親知道他的飲食習慣,但讓她去北京照顧兒子,顯然不合適。
對于老人來說,最好的方式是留在老家,萬一身體不舒服,看病也方便。
平時跟韋神走得近的是堂姐,她去北京的時候,會順便喊韋神出來吃飯,小聚一下。
堂姐都有兒女了,也沒少操心他的感情,但每次聊起來,韋神都不想接話。
有次堂姐帶他出去吃飯,點了一桌子的菜,怎么也沒想到,韋神從學校過來,帶著3個包子來了。
你看,這就是他的生活習慣,不喜歡麻煩別人。
吃飯的時候,在堂姐的叮囑下,韋神才把包子放一邊,即便如此,他也只是用碗夾了一些素菜。
他吃飯有個習慣,不喜歡說話,低著頭一口氣把飯吃完。
北大食堂的菜品豐富,但韋神每次只喜歡買饅頭和包子,有時候也會點一碗面條。
倒不是有多挑食,而是不喜歡改變。
他的心思都沉浸在數學里,對生活的想法很少,能吃飽飯就夠了。
02
韋神走紅后,也給他帶來不少麻煩。
平時沒人關注他,他吃飯的時候,喜歡找個沒人的桌子,低頭快速吃完,就站起來離開。
他是很抗拒與陌生人接觸的,就算是小孩子找他合影,他也直接拒絕,毫不猶豫。
但現在,他只要去食堂吃飯,就有人在等著他。
這些人不為吃飯,就為了跟他合影,會故意走到他吃飯的桌子,假裝偶遇,拍下幾張合照。
關鍵是還有人排隊,一個人剛拍完,另一個人就坐過來了。
韋神自然是反感的,但他似乎包容了很多,不跟對方說話,也不正眼看對方,只管自己吃飯。
他按著自己節奏,把飯吃完后,就直接走了,管你拍完沒拍完。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不管誰來到他身邊,他都不會在意你。
尼采有句話說得好:“更高級的人獨處著,并不是他喜歡孤獨,而是身邊沒有能跟他同頻的人?!?/strong>
遇到有共同課題的人,韋神也可以很活躍。
比如數學家王虹來北大開課,韋神早早就來了,直接坐到了第一排。
課后,他也積極跟王虹互動,態度大大方方。
誰說他不懂與人交往,只是在韋神眼中,我們跟他沒有共同話題罷了。
03
有網友建議,單位應該考慮他的終身大事。
他多活一年,就能多帶一年學生,為物理學多做一份貢獻。
還有陳景潤,跟小18歲妻子結婚后,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兩人還有了個兒子。
這些科學家有個共性,那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與人交往,他們大部分精力都在科研上。
要是身邊沒人照顧,他們就會敷衍生活,能吃飽飯就行,不會去提高生活質量。
就算卡上有很多錢,也不懂得去花,就讓錢成為一個數字。
韋神30歲出頭,要是能遇到懂他的人,兩人組建家庭,最起碼母親也能放心。
而他的生活有人照顧,也不至于營養失衡,或許精神狀態好了,性格也會開朗很多。
只是這個人很難遇,需要有付出精神,還要能理解他的習慣。
據翁帆在采訪中透露,她結婚后,就戒掉了咖啡,也習慣了早睡早起,楊振寧生病的時候,她也一直在病床邊照顧。
這份敢于付出的精神,真的很難得。
或許韋神也能遇到懂他的人,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