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里,常常能看到熱戀中的小情侶不忌地點、場合,熱情擁吻。那甜蜜的畫面,仿佛能瞬間拉滿周圍氛圍的“糖分”。
可是,一旦走進婚姻,尤其是步入中年后,接吻這一曾經看似自然而然表達“愛”的行為,卻好像變得少之又少,很多中年人,終年不嘗吻味。
是不愛了嗎?是愛情最終變成了親情嗎?抑或是因其他種種因素?“不吻”的背后,有多少秘密?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現象背后的神秘面紗。
首先當然是生理上的自然變化——荷爾蒙發生改變。于男性而言,雄性激素的分泌逐漸減少,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他們對親密行為的主動性和沖動性。
而女性在更年期前后,雌激素水平的波動同樣也會對她們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影響,可能會導致對親密接觸的渴望不像年輕時那么強烈。
此外,身體的疲憊感也時常來襲。中年人往往承擔著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忙于各種事務,身體容易感到疲勞。
一天忙碌后,雙方更傾向于選擇休息或做一些喜歡的放松活動,比如看電影,接吻這種需要一定體力和情感投入的行為,被無奈地放在一邊。
在婚姻關系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夫妻之間對彼此越來越熟悉,這種熟悉會帶來一種微妙的心理變化,那就是“愛的表達多樣化但少了些激情”。
年輕時,接吻是一種直接而強烈地表達愛的方式,隨著時間推移,夫妻之間會通過一些瑣碎日常表達愛,比如關心的話語、精心準備的飯菜。
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可能覺得這些細碎的關懷已經足夠表達彼此的感情,至于接吻,就不再像過去那樣,頻繁地成為表達愛的方式。
還有一種心理因素是“羞澀與擔憂”。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外貌的自信程度有所下降。中年人或因為歲月的痕跡,如皺紋、松弛的皮膚等,對自己的形象產生不滿。
當面對伴侶時,會擔心自己不夠吸引人,從而對接吻這種近距離、需要展現外貌的親密行為產生了一種無形的羞澀和擔憂。
現代中年人的生活節奏快且忙碌。工作上,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應對工作任務、項目,家庭里,他們要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陪伴老人。
這些繁雜的事務,使得夫妻之間的獨處時光被大大壓縮,愛人之間沒有了足夠的相處時間,自然也就少了接吻這種親密互動的機會。
科技產品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許多人下班后會沉浸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里,刷著社交媒體、玩游戲等。
夫妻雙方各自忙于自己的“手機世界”,面對面交流和親密接觸的機會就變得越來越少,接吻這種行為自然也就逐漸被忽視了。
不管怎么說,中年夫妻不再接吻,并不意味著他們之間沒有愛,只是,在時間與生活的雙重沖擊下,愛的表達方式發生了變化。
吻,從來沒消失,只是變成了更樸素的模樣。它藏在清晨擠好的牙膏里,躲在雨天傾斜的傘柄上,落在深夜為你掖好的被角中。
生活的確會讓夫妻雙唇間的那簇火焰忽明忽暗,但請記得,無論任何一方每一次主動靠近的輕觸,都是往那火焰中添入的一根新柴。
中年之愛,并非余燼,而是深沉內斂的火焰——懂得適時添柴的人,唇間終能重燃那不會輕易被風吹熄的溫熱。好好愛,好好親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