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某個財經博主說,自己要清倉美股了。
要么是標題黨,要么真的不太會做投資。
長時間投資美股的人,我就沒見過動不動清倉的。
喜歡清倉和滿倉的人,其實都是賭徒,是沒有一套投資邏輯的。哪怕他看起來在投資,說的頭頭是道,但這個行為本身就不是管理大量財富的狀態。
現在美股來到高位,幾乎每天都在創新高,如果自己的倉位比較重,的確可以適當減倉,套出來一部分資金。高位套現這是合理的,可以滾出更多現金流。
但問題是,你賣掉太多倉位,那就有很大風險了——很可能會踏空。
不像大A那樣,只要一來到高點,就必然會跳水,套住一批新韭菜。比如就在昨天,沖上3500點以后,上午還漲的好好的,下午就來了個大跳水。
美股是可以長期持續上漲的,哪怕有短暫的回調,大概率也會繼續向上走。
過去50年,標普500的年化回報率,大概是10%,納指100的年化回報率大概是13%。納指科技股占比更多,漲幅大,波動也更大。
這么多年來,美股的走勢非常明確,就是長期上漲,熊短牛長。
你很難知道什么時間是階段性高點,短期走勢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想要精準賣頂是不現實的。
既然普通人拼不過市場,不如用時間換空間,用長時間投資來賺錢,而不是短期的投機。
動不動就清倉,或者滿倉,這是在大A養成的習慣。在美股做投資,就算減倉,也要保留大部分倉位,比如7成倉,盡量不要少于5成倉。
如果你的倉位過少,一旦踏空,就錯過了新的漲幅,并且在下次買入的時候,會抬高自己的成本。
你看,真正能賺錢的操作,并不復雜,甚至非常簡單。
我自己的操作就是,在回調的時候,在價格低點,開始逐步加倉。等新高的時候,適當減倉,降低持有成本,并且滾出更多現金流,留在賬戶上等待下一輪抄底。其他時候,只需要耐心等待。
當然,我一定要強調,在A股是不能完全照搬這套操作的,因為市場規律不一樣,不確定性太多了。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鑒定看好美元資產。
其實美股只是美元資產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通常來講,用美元計價、以美元結算、收益以美元回報的資產,都是美元資產。
除了美股,還有美債、美元公司債、美元存款、美元貨幣基金等,這也是常見的美元資產。
其實香港房產、日本房產,這些以美元計價的不動產,以及黃金、比特幣、加密資產、美元保單,也都是美元資產。
比如最近關注度非常高的穩定幣,99%都是錨定美元的,而且是1:1錨定,發行穩定幣的公司的儲備資產,也是以美債、美元存款為主。
最近美股漲勢很猛,納指100刷新了史高,英偉達突破了4萬億市值。
在美股創新高的同時,比特幣也創新高了,沖到了11.8萬美元。
面對這么多機會,如果你不參與,不覺得錯過了很多嗎?
我敢說,接下來幾年,持有單一人民幣資產的人,與持有美元資產的人,將會有越來越大的差距。
文末是鏈接振陽的入口:
這是進入知識星球的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