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在密歇根湖40英尺深的水下,沉眠著一個比英國巨石陣歷史更悠久的“水下巨石陣”。最近,這個沉睡近萬年的神秘遺址,憑借一塊刻有乳齒象圖案的巨石,為人類歷史研究帶來了重大發現。
從沉船搜索到“水下巨石陣”的意外現身
事件始于2007年。當時,一支在密歇根湖作業的科研團隊,正利用聲納掃描湖底尋找一艘沉船殘骸,卻意外在大特拉弗斯灣(GrandTraverseBay)40英尺深的湖底,探測到一系列排列奇特的巨石——這些石頭呈直線延伸,末端圍成一個六邊形,旁邊一塊巨石上隱約可見動物雕刻的痕跡。
這一發現令考古學家們既激動又充滿疑問:這些石頭由誰放置?雕刻的又是什么?直到最近,借助更先進的水下成像技術,團隊才揭開關鍵謎底——那塊巨石上的雕刻,正是早已滅絕的冰河時期巨獸乳齒象(mastodon)!
9000年前的“時間印記”:人類象征表達的歷史大幅提前
聲納技術測定顯示,該遺址年代可追溯至約公元前7000年(距今9000年),比英國巨石陣(約4500年前)的年代還要久遠近一倍。尤為關鍵的是,乳齒象雕刻的確認,表明此處很可能是北美大陸已知最早的史前藝術遺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在北美開始象征性表達(如雕刻、繪畫)的時間不超過4000年前。這個“水下巨石陣”的存在,將這一時間線向前推進了5000年!
不止于“藝術”:或為古人的“多功能場所”
除乳齒象雕刻外,遺址中還包含兩個巨型花崗巖環——大的直徑約12米,小的約6米,與延伸超過1英里的石陣相連。密歇根大學的約翰?奧謝博士推測,這些石頭可能是古人設計的“動物驅趕通道”:通過石陣將大型動物(如乳齒象)引向特定區域,便于捕獵。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當這些石頭被豎立時,密歇根湖所在區域并非湖泊,而是干燥的陸地或濕地。這意味著,古人是在陸地上建造了這個石陣,后來因氣候變暖、水位上升,才被淹沒成為“水下遺址”。
挑戰“克洛維斯文化”:誰是北美最早的居民?
這一發現的影響遠不止于此。長期以來,學界公認北美最早的廣泛文化是“克洛維斯文化”(Clovisculture)——一群約1.3萬年前抵達北美的古印第安人,以其獨特的石制工具和捕獵大型動物的能力著稱。
然而,“水下巨石陣”的存在暗示:早在克洛維斯人活躍之前,甚至更早時期(可能超過9000年前),北美大湖地區或許已存在組織化的人類社會,能夠建造大規模石制結構,而當時其他地區尚未出現城市、文字或農業。
今夏,更多秘密或將揭曉
目前,研究團隊計劃在今夏重返遺址,鉆取周邊沉積物巖芯,以確定石陣被湖水淹沒的具體時間。若能證實石陣確是在陸地時期建造,將徹底改變關于“北美早期人類活動”的認知——我們對祖先創造力的理解,或許仍顯不足。
從一塊刻有乳齒象的石頭,到整個石陣的布局;從曾被誤判為“巖石裂縫”的雕刻,到被現代技術“重現”的歷史——這個“水下巨石陣”以其無聲的存在,昭示著人類文明的堅韌與智慧。
你對這個改寫人類歷史的“水下巨石陣”有什么看法?
它會是北美最早的“公共儀式場所”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