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波未消,新潮又涌!
以伊和美伊沖突暫告一段落,這并不意味著本輪伊以沖突已經徹底結束。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暗示如果伊朗尋求發展核武器,那么他將支持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新一輪打擊,令中東亂局再生變數。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東地區再度發生了4件引人矚目的大事。
第一件事,特朗普謊言再被拆穿?美軍基地被被伊朗導彈擊中。
7月12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承認美國駐卡塔爾空軍基地在6月的襲擊中被伊朗彈道導彈擊中。
而美聯社7月11日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伊朗于6月23日對美軍駐卡塔爾重要基地的襲擊,可能擊中了該基地的一處通信設施。不過,五角大樓和卡塔爾并未對外公布美軍基地遭受轟炸后的具體狀況。
此前6月23日,伊朗武裝部隊聲明對美軍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實施導彈打擊,伊斯蘭革命衛隊稱共發射十四枚導彈,且強調此數量對應美國6月21日空襲伊朗核設施時使用的炸彈數。美軍方也宣稱十四枚導彈全被攔截,僅一枚擊中沙漠空地,未落入美軍基地范圍,也未造成美公民傷亡。
如今看來,隨著相關衛星圖像被公布,五角大樓實在瞞不下去了,不得不承認美軍基地被炸。
不過,在伊朗導彈襲擊發生之后,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三條信息,特朗普承認伊朗打擊了卡塔爾的美軍基地,只不過力度很弱,沒有任何美國人受傷,沒有任何的損失。
然而從當前形勢分析,伊朗發動的空襲確實給美國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損失,這與特朗普所宣稱的“毫無損傷”截然不同。
更要注意,在伊朗對美軍基地發起空襲時,共發射了18枚導彈,其中17枚被成功攔截。五角大樓隨后證實,未被攔截的那枚為彈道導彈且擊中了美軍基地。基于這一情況,有理由推測,伊朗并非缺乏對美軍基地造成重創的能力,而是尚未打算與美國徹底決裂。
尤其是,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基地前通知美方,讓美軍人員得以提前撤出。
這表明伊朗或許意在借此彰顯自身軍事能力與堅定決心,向美國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其有能力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構成威脅,但并無意使事態進一步升級。伊朗提前向美方發出通知,是為預留足夠的戰略回旋余地,避免將美軍徹底激怒而致其直接介入戰爭,進而實現對事態的有效把控,防止局勢走向惡化。倘若美國持續“輕視”伊朗的實力,并不斷對其實施極限施壓手段,逼得伊朗不得不進行絕地反抗,那么美國和以色列都必將為此承受沉重的代價。
然而,就在五角大樓公開承認美軍基地遭遇爆炸襲擊之時,白宮方面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轉變。
第二件事,有意愿進行和談了嗎?白宮已主動釋放出談判信號。
12日,伊朗最高領袖的高級顧問阿里·拉里賈尼在接受半島電視臺的采訪時透露,伊朗方面已經收到了美國提出的關于重啟伊核問題談判的相關信息,目前,伊朗正在對這些信息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審視。拉里賈尼還強調,自以色列、美國與伊朗之間爆發沖突以來,伊朗對美國的信任已經蕩然無存。
第一篇,表面談判實則發動進攻。伊朗方面承認,在以色列發動進攻前,曾收到“友好國家”的警告,但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顯然,伊朗過于信任美國,天真地以為在與美國談判期間,以色列不會貿然出手。
第二騙,聲稱考慮兩周實則兩天內就動手。特朗普曾宣稱,他會在兩周內作出決定。然而事實卻是,特朗普早就批準了對伊朗的襲擊命令。所謂的兩周期限,不過是個幌子,實際上,連兩天都未到,美軍就對伊朗的核設施發動了突然襲擊。
第三篇,美軍還玩起了聲東擊西的把戲。美國軍方先是神秘兮兮地透露,美國東部時間6月20日午夜,6架美國B - 2轟炸機將從密蘇里州惠特曼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太平洋西部的關島基地。可實際上,是7架B - 2轟炸機飛越大西洋,隨后對伊朗的三處核設施發動了攻擊。
由此可見,美國確實將“言行不一”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伊朗也確實因此遭受了重大損失。面對這一局面,盡管美國再度拋出了和談的橄欖枝,但伊朗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以免在局勢再次突變時,承受更為慘痛的代價。
美伊談判中,以色列最不愿二者和談,美國釋放和談信號后,以色列或再次從中破壞,伊朗恐再遭“圍攻”。
然而,就在美伊局勢出現新變數的當口,以色列和胡塞武裝之間的對抗也變得愈發激烈起來。
第三件事,以色列機場遭彈道導彈襲擊,胡塞一周內擊沉2艘貨船。
12日當天,也門胡塞武裝宣稱,他們再度運用彈道導彈對以色列境內的目標發起了襲擊,且表示此次襲擊精準命中了目標。
需說明的是,就在此前一天,胡塞武裝已對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動了打擊。而在過去一周內,胡塞武裝在紅海海域更是連續擊沉了兩艘與以色列有聯系的船只。
12日當天,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此前遭胡塞武裝襲擊的兩艘貨船,在遇襲時船員發出了“Mayday,Mayday,Mayday,我們正遭受攻擊”的緊急求救信號。襲擊發生時,這兩艘貨船的運營商Cosmoship Management曾緊急向英國海軍及一個歐洲海軍特遣部隊求援,卻被告知附近并無軍艦可提供支援。
幸運的是,在這兩艘船只被擊沉前,船上人員已獲準撤離,因此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也門胡塞武裝的首領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宣稱,胡塞武裝將持續實施封鎖,禁止與以色列有關聯的船只通行紅海、亞丁灣及阿拉伯海區域。在以軍停止對加沙地帶發動攻擊之前,任何船只都不得在這些海域運輸與以色列相關的貨物。
可見,以色列對上胡塞武裝碰上硬茬子了,此前以色列猛烈空襲也門胡塞武裝,未迫使其妥協,反而遭更猛烈打擊。
為此,11日,在11日當天,以色列向美國發出呼吁,希望美方“能對胡塞武裝目標展開更為猛烈的聯合打擊行動”。以色列方面解釋道:“不僅(以色列)空軍戰機要對胡塞武裝發動襲擊,美國也應當重新開啟對胡塞武裝的空襲,甚至可以考慮組建一個由多國參與、專門針對胡塞武裝的行動聯盟。”然而,這一呼吁并未得到美國的任何回應。由此可見,美國未必會為了以色列而再次與胡塞武裝發生沖突,以色列很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然而,在胡塞武裝不斷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的同時,以色列國內也正經歷著一場新的局勢動蕩。
第四件事,以色列爆發抗議,美國大使館被包圍。
12日,以色列多地爆發大規模抗議,數千示威者包圍美國駐以大使館,敦促美國推動加沙停火、釋放人質。巴以沖突期間,以國內抗議多針對內塔尼亞胡政府,此次直接針對美國并包圍其大使館,實屬罕見。
可見,以色列民眾逐漸意識到,巴以沖突難停火,不僅因以色列不愿罷手,更因外部勢力干涉,美國扮演極不光彩角色。其一邊呼吁停火,一邊向以提供約180億美元軍事支持,還多次否決聯合國停火決議,公然袒護以色列。有美支持,以無視國際呼聲,停火希望屢次破滅。
就目前國際局勢來看,在影響以色列決策方面,似乎唯有美國具備足夠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回顧過往,特朗普在任期間,曾數次拋出“美國接管加沙”的大膽計劃。而在這件事上,以色列的態度顯得尤為獨特,它是唯一一個公開對特朗普這一加沙計劃表示支持的國家。當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特意稱贊特朗普,稱其“道出了其他人都避而不談的話”。
從這些情況不難看出,中東地區的局勢依舊充滿變數,動蕩與風險如影隨形。正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接下來中東局勢究竟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