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凌晨三點半。
一間逼仄的畫室里:墻面斑駁,書畫堆疊,沒有空調,冬天冷得發抖,夏天熱得悶汗。
在這樣的環境里,一位年近九旬的白發老翁,坐在畫案前,執筆如故。
圖片來源:《人物·故事》
白發之下,右目已盲,耳朵也聽不清。
可就是這一位老人,卻以一支畫筆,滋養了幾代中國人。
每次出手,都是爆款!
畫室一隅,圖源:中國之聲
他叫戴敦邦。
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你一定看過他的作品。
98版《水滸傳》,片尾徐徐展現的梁山好漢畫卷,均出自戴敦邦之手,這部劇的選角、服裝設計、化妝設計也都參考戴敦邦的創作。
告別連環畫畫壇的《長恨歌》,歷時4年,41幅畫,幅幅都是大手筆,宛如一部絢麗的史詩。
2011年,戴敦邦用百幅畫作再現辛亥革命史詩,每一筆都是歷史的驚心動魄。15個月的不眠不休,加上創作中數次動情流淚,作品完成,長期充血的右眼,卻完全失明。
從西周戰國到唐宋元明清,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
從神話傳說到帝王將相,從詩情畫意到世相百態···
他用中國筆墨講述中國故事,每一幅畫都堪稱視覺盛宴。
戴敦邦 《西游記》
戴敦邦 《過秦樓》
而《紅樓夢》,是戴敦邦藝術生涯中最為鐘愛也最為艱難的創作之一。
在中國人的文化版圖上,《紅樓夢》不止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座“活著的古典博物館”,其中藏著千姿百態的人情、風物、命運與審美。
戴敦邦,則是這座博物館里,默默修復、描摹、引路的守館人。
“我畫了一輩子《紅樓夢》,畫稿已超過1000張,但是仍未畫完。”
他幾乎窮盡一個甲子,以東方之筆,繪紅樓夢境。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
《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40多年的時間,戴敦邦繪制過不同版本的《紅樓夢》。
而從1998年開始,他耗費3年心血繪制的240幅大場景水墨畫,無疑是其集大成之作,精品中的精品。
那時戴敦邦剛剛退休,無論體力、視力、對原著的理解,還是畫功的精進,都是他創作生涯中蕞好的時期。
沒有出版社的商業邀請,沒有任務指標,只是一個老人“想把心中的紅樓,畫出來”。
2022年推出《戴敦邦畫說紅樓》眾籌項目,開售1分鐘即達成眾籌目標。隨后10萬,50萬,100萬···足見讀者的認同和喜愛。
罕見的以原稿尺寸出版,大8開設計。
讓戴老作品中的豐富細節與筆墨韻味分毫畢現,不僅還原了曹雪芹筆下大觀園的繁華與興衰,也為我們讀通古典名著打開了一扇窗。
翻完仿佛做了一場“紅樓夢”,黛玉的淚、湘云的笑,全在筆墨間。
這樣一本重磅打造、堪稱收藏級別的8開大開本畫冊(30X43cm),原價980元,市面上300左右的價格已足夠超值。
而這次我們特別與出版方溝通,為大家爭取到了底價福利:
原價:980
限時優惠僅2折左右
198元(僅限300套)
就可以入手大8開的畫冊
集齊戴老一生畫紅樓的精華:
《戴敦邦話說紅樓 珍藏畫集》
含240幅紅樓夢畫作。
大8開畫冊與手機尺寸的對比
這個價格真的閉眼入
收到后絕對是超乎想象的驚艷
01
半生畫紅樓,一畫抵千言
1977年,戴敦邦為英文版《紅樓夢》繪制插圖,就此與紅樓結緣。
雖然書看了很多遍,但對于貧苦出生的戴敦邦來說,那些衣物細節、內室場景、儀態妝容、文具器皿究竟是什么樣的,他實在想象不出。
為了讓《紅樓夢》像《紅樓夢》,戴敦邦開始一一拜訪當時頂尖的紅學專家和畫壇前輩。
當時戴敦邦在畫壇,并不出名。
“我貿貿然跑去,但回應我的,全是赤誠熱情。”
他前往醫院拜謁“研究紅學資格最老”的阿英(錢杏邨),當時已經病重在床的老先生撐著病軀,對戴敦邦的困惑迷茫一一點撥;
紅學家吳恩裕,在困頓之中,依舊對學問有一絲不茍的堅持; 于四方雜處中,依然溫潤如玉有著處世的風范;
左起:藍翎、李希凡、馮其庸、周汝昌、俞平伯、吳世昌、吳恩裕
被譽為當代“紅學泰斗”的周汝昌,也是戴敦邦在探索《紅樓夢》時的引路人。
著名紅學家啟功對他的指導,甚至細節到一個壺如何倒水,摘下帽子如何擺放,體面丫頭的穿著如何華麗又不能失了身份···
啟功
戴敦邦還專門去考察了紫禁城、恭王府等建筑格局與居室細部,向故宮專家請教清代官宦人家的禮儀以及老北京的歲時風俗。
1978年,36幅《紅樓夢》插圖問世,立刻火爆全國。
戴敦邦也因此聲名大噪,在美術界甚至有“一想到畫《紅樓夢》,就找戴敦邦”的說法。
1978年戴敦邦繪《紅樓夢》插圖
80年代,戴敦邦繪制《紅樓夢故事》連環畫;90年,他開啟了中國第一部全景式國畫《紅樓夢》的繪制;2014年,為中國郵政創作《紅樓夢》特種郵票。
到今日,這一筆紅樓,已走了四十余年。
視頻源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之聲》
如今,戴敦邦已被視為詮釋《紅樓夢》的一扇窗口,但他卻愈加謙卑:“越畫越怕”。
從最初簡單地對書中人物好奇,到將書中內容作為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去看,再到如今捧讀《紅樓夢》體會其中官場生態、人心百態、無常命運。
“曹雪芹把《紅樓夢》寫得太偉大了,看了那么多年、那么多遍,總覺得不夠,仍怕自己一知半解。”
圖片來源:《人物·故事》
戴敦邦的畫室簡陋逼仄,始終沒有安裝空調。他始終記得周汝昌先生的囑咐:太舒服的地方,畫不好畫。
在舒服的環境里,是難以體會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心境的。
他窮其心血
把對紅學的研究及理解
全部融入到構圖與造型、線條與色彩之中
讓原著的文字真正“活”了過來
盡賞大師筆下紅樓風華
▼
02
畫說紅樓,珍藏之作
《戴敦邦 畫說紅樓》珍藏畫集,是戴敦邦集大成之作。
收錄了戴敦邦耗費3年,繪制的240幅大場景畫作。
收到第一眼,真的被驚艷到。超大的開本,感覺人都抱不過來···
原稿尺寸大8開設計,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一大本。
此前也買過戴老的畫冊,但基本沒有如此大尺寸的,而有些細節,真的只有如此大開本才能看得盡興!
此前他曾畫過連環畫《紅樓夢故事》,創作了白描組畫《紅樓夢人物譜》《紅樓群芳譜》等作品。
但對戴敦邦而言,總是不滿足。
一方面是這些作品大都創作于不同的時期,在藝術的表現力上缺乏連貫性,另一方面由于多為出版社邀請創作的插圖,往往對于自己想要表現的情節,尚不能盡興繪之。
而在這本《戴敦邦畫說紅樓》中,他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畫出了他心中的紅樓故事。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提筆再畫《紅樓夢》,外人只道他駕輕就熟,唯戴敦邦自己曉得,是越來越艱難。
每一位紅樓人物都被細細描摹。
每一個場景都經過細細考究。
“我總希望自己的作品經得起推敲,尤其是我筆下的題材,多數是古典文學名著,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盡量做到‘三碰頭’——原著描寫形象、畫家筆下造型與讀者心中印象三者得以吻合。”
越難,卻越動人。
寶玉活潑饒舌,黛玉剔透風骨,寶釵一片滿月,俱有特征。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張曼菱看這版紅樓夢時,特別提到戴敦邦對李紈的刻畫:
“李紈是屢屢被人們忽略的角色。即使畫中不可缺,也是一缺乏精彩的中年寡婦相,灰喪之色。而戴畫中的李紈,從結海堂社起,就風采出眾,如玉樹臨風,有女詞人李清照之姿。本來李紈出身金陵儒宦之家,作為眾人長嫂,總做詩社評官,必然才學滿腹,而早寡課子的生活,亦令其氣質清冷。其實李紈才是《紅樓夢》中真正標準的淑女。”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畫《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戴敦邦和夫人沈嘉華認真比照著原著,反復為參加壽宴的人物排座次,還專門畫了座次圖。
直到排得與小說描寫的場面符合,才鋪紙落筆。
“我對《紅樓夢》始終一知半解,所以不敢馬虎。”
這不是謙虛,是敬畏。
這本畫冊之所以令人動容,不只是畫技,更是背后的誠意與謙卑。
當我們翻閱畫冊,不只是欣賞一位國畫大師的技藝,更是在翻一位老人傾盡一生的誠意與熱愛。
反復打磨,盡顯人物百態
一冊在手,千紅萬艷入畫來
超大開本,看得過癮
32開的“正常”書
在它面前都成了“小寶寶”
▼
03
超高清修復,性價比王者
繪制這批畫稿時,因為當時數字化技術不夠完善,老一輩創作者也沒有很好的保護意識,目前網上能搜到的電子版其實顏色都失了真,精讀也不夠。
而這本《戴敦邦畫說紅樓》珍藏畫集,經過戴老及后輩指導,對每幅畫都進行了精心的修復,達到了超高清的效果。
內頁使用高品質的太陽涂布藝術紙印制,讓戴老作品中的豐富細節與筆墨韻味分毫畢現。
對于戴敦邦而言,自己的一生際會、相遇過的大師專家,時代的更迭發展,多少外因和內因都融匯在這一本書里了。
當我們翻閱畫冊,書中的畫面一下子就變得具體起來,我們也仿佛住進了大觀園,看那一場人間百態、悲歡離合。
這本書,足夠經典,也足夠珍貴。
不論你是《紅樓夢》書迷、古典文化愛好者,還是國畫藝術收藏者,都值得擁有。
一本書,承載的是文化的厚度,也是贈禮的溫度。
而它的價格也堪稱“斷層式驚喜”
在畫冊價格動輒數百上千的當下,這樣一本定價980元的紅樓藝術大作,限時抄底價僅需198元。(限量300套)
沉甸甸一大本,隨便翻幾頁就會覺得“值回票價”。
這是一本能看、能讀、能送、能藏的紅樓夢中夢,是戴敦邦用一生繪出的,紙上的千紅萬艷。
《戴敦邦畫說紅樓》珍藏畫集
240幅大開本畫作
三年心血,超高清修復
定價980元
限時特價:198元(僅限300套)
真的可以閉眼入
關注公眾號“詩意文化館”
即可查詢訂單跟蹤物流
▼添加我,拉你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