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盯上礦區的服務商
最近無人駕駛領域又出現了一個IPO(首次公開募股),比較特別是,這家企業不針對C端,只針對工業場景,尤其是煤礦場景。
創立于2018年的礦山無人駕駛初創公司易控智駕,主要產品包括了燃油、電能、氫能的線控礦山卡車、面向礦山作業的管控平臺、車端無人駕駛系統、不同設備的協同系統。
其實這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目前在任何開放道路上想要沖擊完全自動駕駛,都會面臨技術、法規監管等難關,而礦山不一樣,它至少是完全封閉的道路,落地商業化難度大大降低。
而且越早瞄準這一領域,越早占據優勢。
易控智駕一開始就看上了露天煤礦場景,但從2018年開始到2023年,接觸的很多項目其實都是測試階段,俗稱“用戶培養”,也算是自己的練兵場。有內部人士透露,其實早幾年,很多礦區負責人對于無人駕駛礦車不是很滿意,直到2023年下半年才逐漸推開。
他解釋,礦山也分很多種,按礦種來劃分,有煤炭、有色金屬、稀土等等;按照環境來說,有些是平原,有的在山地、盆地甚至高原,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大型的露天煤礦本來就有上百臺卡車,要做無人化改造需要時間很長、過程比較復雜,有些煤礦負責人就不太滿意。”
礦山做無人駕駛和Robotaxi是差不多的過程。Robotaxi也不是一步到位實現無人駕駛,而是先要有安全員、再小規模試驗、再到整組作業,后面才是理想中的全礦山無人化。
02
AI來干臟活、累活
礦山為什么需要無人車,其實還是因為人工太貴。
礦區一般都是在偏遠地區,工作環境較差,且礦區司機往往以兩班倒作業為主,即使有三班倒的情況,司機也常常連續上15天的晚班,才能休息一天。
之所以不能隨意增加司機工資來招工,是因為礦區作為多個產業鏈的上游源頭,人工成本不太好轉嫁給原材料,不然這些成本層層疊加后會沖擊產業鏈的中下游。因此招工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
還有一些具體環境問題導致普通乘用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沒法復用于礦區。
礦區的整體數字化改造也很重要
例如在乘用車領域,如果傳感器蒙塵嚴重就會報警,可能還會停在原地不動。但是礦山無人駕駛車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但它可不能保守到一有灰就停下,而是要用自駕系統把灰塵從算法層面過濾掉;但是又不能太激進,把很多真實的障礙物全過濾掉。
作為一種生產工具,需要兼顧效率和安全,與乘用車的邏輯完全不同。這就給了易控智駕等服務商深挖護城河的機會。
易控智駕的方式是提供一批無人駕駛車隊,根據車隊運輸總量收費,自己的成本壓力大點,礦山成本壓力反倒小了些。
還有很多企業是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通過改裝車輛收取費用,相比之下這應該屬于“輕資產”路線。
03
轉折點在何時
自2020年開始,易控智駕陸續拿下了幾個大型煤礦的礦區自動駕駛項目,2023是一個轉折點。
據研報數據,當年上半年一個礦區可能只有40臺無人駕駛車,到了10月,總量就攀升到了200多臺。礦車進去并不是把采集、排放、運輸等環節全做了,目前也只是專注于運輸環節,以后還會有更多機會給其他參與者來實現整個礦山的無人化。
2023年也是礦區無人駕駛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國內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大概在1億元,2023年開始從6億元,逐漸攀升到2024年的20億元。
其實無人駕駛能在礦區鋪開,也是趕上了中國煤礦行業近10年來的機械化、自動化改造。
早在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的目標。
山西、河南、山東、陜西、寧夏等省份也紛紛確定了具體的煤礦智能化時間表。其中產煤量最大的山西提出,要在2030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因此,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愿景才有了實現的可能。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