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從很多方面都論述過。
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看一看這個問題,會打開新的思路。
一、硬GDP和軟GDP
在對比中美GDP的時候,我們要十分小心,因為簡單的對比數字,很容易被誤導。
中國的GDP以生產法統計,美國以支出法統計。
以生產法統計的GDP更“硬”。也就是說,它代表實體經濟更強。
以支出法統計的GDP更“軟”。這里面包含了大量圍繞虛擬經濟獲得的產出。
我們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虛擬經濟。
虛擬資本一般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如債券、股票)存在的未來預期收益的資本化。(也包括虛擬貨幣和各種衍生品)
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存量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
虛擬資本并不直接參與實際商品生產過程,而是直接收割利潤。
舉個例子,前些年,大家不總是在抱怨生意難做嗎?賺的錢都用來交房租了。
假設你賺了2萬元,房東收了1萬元房租,請問房東做了什么貢獻?
如果用生產法統計,房租就不計入gdp。而美國那邊則是算入GDP的。
房地產既有實體的一面也有虛擬的一面。
通過房地產的例子,我們能知道,所謂的虛擬經濟其實就是各種租!
再舉一個例子,美國律師行業每年的收入就達1.4萬億美元,占GDP比例達到6.7%。
請問律師到底創造了什么?
所謂的律師費,其實也是一種租。是美國人的痛苦消費。
你看到美國消費很火爆,其實有很多都是在痛苦消費上。
至于華爾街,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它收的租,可就大的去了。
仔細想想蘋果是怎么賺錢的?賺了誰的錢?買了蘋果股票的人賺的是什么錢?同樣也是租。
說句不好聽的,咱們這些炒股的人,其實都想不勞而獲!
當然,并不是說虛擬經濟不好!好不好主要是看實體和虛擬之間的平衡。
很顯然,美國現在是嚴重的脫實向虛,其制造業大都遷出去了。
換句話說,美國人現在是不想勞動,妄想中國能一直供養他們。
相反,看看中國這邊呢?
我們的老百姓苦逼苦的勞作,生產出來的產品還要廉價賣給美國,而獲得的利潤很少,收入也很低。
在發展的早期,就跟創一代一樣,都需要勒緊褲腰帶賣力干活,實現原始積累。
而美國則更像是富二代,富三代,靠著上一代建立起來的優勢,向全世界收租。
當包租婆當然快樂啦!
可是美國發現自己的產品完全依賴海外,尤其是依賴中國時。
情況就不一樣了。
假設我們不賣給他們產品,會怎樣呢?
你看美國內部會不會亂。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有實力的,應該是那些有生產能力的國家。
二、美國的虛擬經濟嚴重過度
人類的財富最終來自實際生產。
想要自己不生產還能吃飽飯,那就必須得有其他人供養。
當下美國的虛擬經濟占比已經非常高了。
我們隨便舉一些例子。
我們都知道有個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認為,若股市市值和GDP之間的比率處于70%至80%的區間之內,這時買進股票就會有不錯的收益。但如果在這個比例偏高時買進股票,就等于在"玩火"。
現在美股的巴菲特指標已經170%以上了。
為啥巴菲特指標會失效呢?
因為美國政府不停的飲鴆止渴,通過放水和財政寬松不斷吹大股市市值,吹大虛擬經濟。
A股的巴菲特指標只有66%。
由此就能看出兩國實體化和虛擬化有多極端。
我們再看看全球衍生品的情況。
1990年,全球衍生品本金只有3萬億美元,2023年6月底全球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為714.7萬億美元。
由此,大家可以想想有多少人在收租。
而衍生品交易最發達的國家必然是美國,名義場外名義本金是222萬億美元。
虛擬資本還包括債務,這還需要我多說嗎?
2024年,全球公共債務是102萬億美元,美國有36萬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債務增長大都來自發達國家。
現在美國的個人房貸余額是13.4萬億美元。相當于人均30萬人民幣左右。
而中國人均房貸余額是2.7萬元。美國人是我們的10倍多,但他們的收入有我們的10倍嗎?
現在美國的房貸利率最低也有7.5%。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的貸款利率最低也沒有低過3.5%。
那么,所謂的美國低利率,到底是對誰低利率呢?
這樣說吧,那些能拿到低利率的人是包租婆,而拿到高利率的人是交租的被剝削者。
每次危機之后,都是美國的“包租婆”們進一步掠租客的機會。
你還可以想想美元潮汐是怎么回事,這次美元潮汐,美國沒有收割到人,已經表明其實力在下降。
最近川普的大漂亮法案不也如此嗎?還是富了包租婆們。
在中國讀大學,貸款的人不多吧。
在美國你試試看。
在讀大學這件事上,誰是包租婆呢?
三、脫實向虛易,脫虛向實難
中國有句老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中美兩國現在處于兩個極端。
只不過,中國未來是由儉入奢,美國則是由奢入儉。
而基于資本主義的本性,美國不會主動的由奢入儉,所以必定還會繼續飲鴆止渴,不斷的喝毒藥。
但美國現在也慌,因為自己確實沒有什么制造能力了。如果再讓中國這么發展下去,那還得了。
于是就不斷的通過金融、外貿、科技封鎖和地緣沖突打壓我們。
中國股市的三年熊市很大程度上都跟美國有關。要不然為啥美聯儲一降息,A股就暴漲了?
但現在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美國在金融上面也不能像過去那么碾壓我們了。
回頭想想,為啥中國樓市沒有爆發危機。
這跟我們很早就提出脫虛向實有關。
而現在風險已經差不多化解了。那么我們要開始一定程度上“務虛”了。
很多人其實都搞反了,經濟務實的時候,人們的體感往往很差。
這就解釋了為啥GDP高速增長,人們的體感很差。
這取決于GDP中虛擬經濟的占比。
而經濟務虛的時候,人們的體感則通常很好。
道理很簡單嘛。
房價漲,股票漲,收藏品漲,衍生品漲的時候,即便收入漲得慢,但體感不也很好嗎?
而美國那邊,大概率還會繼續務虛,繼續飲鴆止渴。直到自己被毒死。
當然,美國的體量很大,綜合實力還很強,毒死他得用很大的劑量。
所以中美博弈是長期戰,消耗戰。也是一場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對決。
對于一個經濟體而言,做到虛實有度才能活得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