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免疫系統異常激活是肝損傷進展的核心驅動因素,包括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的浸潤最終破壞肝臟免疫耐受微環境,使其轉化為炎癥狀態。及時有效地解決炎癥有助于避免免疫細胞過度激活造成的自我損害,從而恢復組織免疫穩態,促進損傷修復。盡管免疫細胞被認為是無菌性炎癥的主要效應細胞,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在維持組織穩態和損傷修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示探究內源性細胞互作可能是未來一個更有潛力的方向。其中,巨噬細胞吞噬凋亡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被稱為“胞葬作用”,是巨噬細胞極化啟動損傷修復階段的關鍵過程,揭示巨噬細胞胞葬過程的關鍵分子和機制,探究維持巨噬細胞功能穩態的重要內源性調節因子可能有助于發現肝臟損傷修復新的治療靶點。
2025年7月10日,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消化內科楊長青教授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線發表題為
Myeloid Mas-driven macrophage efferocytosis promotes resolution in ischemia-stressed mouse and human livers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系統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Mas是巨噬細胞功能穩態的重要內源性調節因子,可通過調控巨噬細胞胞葬作用在肝臟損傷修復及維持組織穩態中發揮關鍵作用。
Mas受體是由原癌基因Mas1編碼的G蛋白偶聯受體,在人和小鼠多種組織內廣泛表達。楊長青教授團隊前期已揭示Mas受體在藥物性肝損傷及急性肝衰竭中發揮重要作用(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3, Advanced Science 2024, Advanced Science 2025),但其在髓系細胞先天免疫及組織修復中的作用仍不明確。該研究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Mas高表達于巨噬細胞,在肝臟損傷修復進程中,Mas陽性巨噬細胞不斷包圍、吞噬衰老中性粒細胞,提示Mas受體極有可能通過調控巨噬細胞免疫生物學功能參與肝臟損傷修復。研究團隊進一步構建多種細胞特異性Mas敲除小鼠,通過聯合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空間轉錄組測序、流式細胞術、多重熒光免疫組化及三維活體顯微成像等多種前沿技術多維度揭示了髓系Mas敲除可導致肝臟巨噬細胞胞葬作用受損,衰老中性粒細胞堆積,延緩組織修復。為了直觀反應肝臟巨噬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相互作用,研究團隊利用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活體介觀顯微鏡(Cell 2021,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5, Nature Methods 2025)在活體小鼠肝臟原位進行了長時程顯微觀測,動態展示了髓系Mas敲除后肝臟巨噬細胞胞葬作用顯著受損,無法吞噬清除衰老中性粒細胞。
圖1. 活體顯微成像示意圖
研究團隊進一步從移植肝臨床樣本、原代細胞及動物模型等多個研究水平闡明Mas受體可通過影響PKA-CREB信號通路調控轉錄因子KLF4表達,進而調控巨噬細胞胞葬受體MerTK表達的分子生物學機制。該研究系統揭示了Mas受體是巨噬細胞功能穩態及修復表型轉變的重要調節因子,可通過調控巨噬細胞胞葬作用在衰老中性粒細胞清除、炎癥損傷及組織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為肝臟損傷修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本研究通過聯合單細胞多組學與活體顯微成像多維度揭示了不同損傷背景下巨噬細胞胞葬作用的顯著差異,為未來研究巨噬細胞胞葬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圖2. 研究機制圖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消化內科博士后陳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住院醫師黃冰源和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消化內科博士研究生李姍姍、王芷婧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楊長青教授、暨南大學王菲教授、同濟醫院李婧副教授和清華大學盧志助理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r2725
制版人: 十一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