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綺蝶
本周,特朗普對近20個國家發出新的關稅威脅,逼迫這些國家在8月1日前對美讓步并達成協議。尤其是特朗普對銅和醫藥等新行業加征關稅的計劃,將繼續沖擊墨西哥、加拿大以及拉美和歐洲部分國家,加大供應鏈安全風險。俄烏沖突方面,特朗普本周對普京的強硬態度更加明顯,并宣布通過北約“付費”的方式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與特朗普升級同其他國家的關稅戰不同,本周特朗普再次強調對華關系良好,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在馬來西亞出席東盟外長會議期間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會晤。此次會晤持續1小時,會后雙方聲明或表態口吻積極,都認為是一次積極、建設性的會談,顯示彼此有意通過持續對話緩解緊張關系,并為最高層的對話鋪路。
關稅戰力度升級、范圍擴大
7日至10日,特朗普接連宣布針對十多個國家的多項關稅政策。他在社交平臺公布了寄給14國領導人的關稅信函,并簽署行政令,決定從8月1日起,對包括日韓、東南亞六國、南非、塞爾維亞、波黑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征收25%-40%不等的新關稅。特朗普還宣布對阿爾及利亞、伊拉克、斯里蘭卡等國征稅30%,對文萊和摩爾多瓦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對菲律賓商品征收20%的關稅(較4月2日設定的初始稅率高出3個百分點)。此外,特朗普還決定對巴西商品征收50%關稅,并指責巴西現政府打壓前保守派總統博索納羅,要求巴西停止對博索納羅的司法調查。特朗普還威脅對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并宣布對墨西哥和歐盟征收30%關稅。這再次凸顯了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
最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9日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從8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征收50%關稅,之后對制藥和半導體領域的產品征收特定行業關稅。美國普查局數據顯示,2024年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精煉銅、銅合金及銅制品的主要供應國。
銅作為第三重要的工業金屬,廣泛應用于建筑、電力、電動車、可再生能源及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特朗普對銅加關稅意在鼓勵國內銅礦開采、冶煉等產業投資,拉攏中西部銅礦業和制造業選區支持。然而,有分析稱,美國銅儲量豐富,超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但開采和冶煉能力不足,尤其是冶煉能力自2000年以來幾乎減半,新礦項目從規劃到投產平均需要29年。短期內,關稅不僅無法解決供應問題,反而可能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升,削弱其在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等領域的競爭力。而且,主要銅供應國如智利和墨西哥也有可能轉向中國等其他市場,緩沖美國關稅的影響。
特朗普新一輪關稅攻勢再次體現了其典型的通過“極限施壓”促交易的風格。這類高關稅也可能推高國內物價,加劇全球貿易緊張。而且,這一輪關稅主要覆蓋亞洲和“全球南方”國家,有一定的地緣經濟博弈,包括迫使相關國家減少對華貿易或對中國進口加征關稅。
特朗普對普京的態度轉向強硬?
特朗普在白宮內閣會議上表示,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失去耐心,稱上周與普京的通話“毫無成果”,批評普京的言論是一堆廢話。他宣布已批準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并對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推動的制裁俄羅斯法案持開放態度。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會議期間,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表達了特朗普對俄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中缺乏靈活性的不滿。
▲特朗普7月10日接受NBC采訪再次表達對俄羅斯的不滿。
這標志著特朗普對俄態度的再次轉變。此前,他因與普京的友好關系備受批評,但近期因推動俄烏和平協議受挫,特朗普公開批評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但是,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支持能否持續,仍然值得關注。比如,他強調美國對烏軍援是通過北約提供,而且武器(比如愛國者導彈)費用100%由北約承擔。
輿論普遍認為,烏克蘭需依賴美國持續軍事支持,僅靠歐洲和烏克蘭自身難以贏得戰爭。歐洲領導人對特朗普的安全承諾持謹慎樂觀態度,但對其政策的不確定性保持警惕。特朗普可能意識到普京對結束戰爭缺乏誠意,談判難以取得突破。然而,鑒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穩定性,其對烏克蘭的承諾能否持久仍不明朗。
魯比奧積極評價中美外長會晤
魯比奧本周吉隆坡之行是其作為美國國務卿首次訪問亞洲,原計劃包含訪問日本和韓國,但為了留在華盛頓參加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會議而取消了這兩個行程,轉而在東盟會議期間與兩國代表舉行了會晤。除此之外,魯比奧還同泰國、柬埔寨、越南和印尼的外長舉行了會晤。這凸顯了美國半年來聚焦中東和東歐沖突的同時,重新轉向印太地區的努力。
魯比奧此次訪問正值特朗普斡旋俄烏沖突失敗、在亞洲全面升級關稅戰,尤其是特朗普對日韓的施壓,讓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體系持續承壓。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魯比奧同王外長舉行了會晤。
中國外交部發布的通稿提到,王毅全面闡述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強調雙方應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希望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目標制定對華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雙方一致認為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同意加強外交渠道及各領域各層級溝通對話,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時,探索擴大合作領域。
▲魯比奧7月11日就中美外長會晤接受媒體采訪。
魯比奧也提到,此次雙邊會晤積極且具有建設性,并補充說兩國可以在許多方面合作。值得注意的是,魯比奧淡化了彼此貿易和臺灣等敏感議題層面的分歧。他說:“我們是兩個強大而重要的國家,總是會有分歧。我認為在一些領域有合作潛力,這次會議非常具有建設性和積極,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回應有關“特朗普下半年訪華計劃”的提問時,魯比奧提到,特朗普已被邀請訪華,并補充說:“這是特朗普總統希望進行的訪問,我們會努力尋找合適的日期,我相信這會發生”。他還說:“我們需要營造合適的氛圍,制定具體成果,確保訪問不僅僅是訪問,而是有實質性的成果。”
魯比奧長期以來保持對華鷹派立場,但他首次和中方會晤后的表態出人意料。作為身兼國安顧問的外交幕僚,魯比奧本年來政策上配合“美國優先”,平衡MAGA議程,基本上贏得了特朗普信任。他此次積極評價中美關系,說明當前的特朗普政府更希望通過溝通和談判緩解對華關系,尤其是特朗普本人傾向于和中國通過談判達成更多協議。
然而,中美全面博弈的現實、印太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和國內政治壓力可能限制特朗普的政策選項。特朗普政府仍需在貿易戰與對華合作之間尋找平衡。雙方現階段通過經貿會談和外長會晤傳達了保持溝通、避免沖突升級的意愿,之后還要看彼此在具體議題上的實際行動。
本周其他原創文章
其他
7月9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加蓬、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舉行了小型峰會,稱美國的對非政策正在從援助轉向貿易。有分析稱,特朗普近期在白宮會見多位非洲政要,意在通過達成協議獲取非洲的關鍵礦產資源,并抗衡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
7月7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白宮,并將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信函遞交給了特朗普。
7月7日,特朗普在白宮接待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說,他希望在適當的時候取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給他們一個重建的機會?!?/p>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