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平臺無意間走進一個抖音博主的世界,竟如踏入時光縫隙。主頁里老照片無聲鋪展,定格了壽州古城消逝的容顏——那些熟悉的場景,本以為隨著歲月的流逝再也不見,卻通過影像,清晰鮮活的浮現眼前,通過協商,博主同意我下載照片做成本期的主題,今天,我們就隨著這些老照片一起,聽青石板上回響的足音,看歲月深處浮動的塵埃。
巍巍城墻,是壽州最堅韌的脊梁。照片里,那些被風雨磨礪、被戰火灼傷又被洪水浸泡的厚重磚石,層層疊疊,分明是歷史在無聲訴說。兵災的刻痕與洪峰的印記,在墻體上留下深深溝壑,如同老人手背上蜿蜒的筋脈。
后人修補的痕跡清晰可見,如同為這傷痕累累的巨人披上新衣,沉默講述著古城不屈的守護與重生。城門洞開,它送別過無數背影,也擁抱過無數歸人。城墻的來時路,要回溯千年,經歷過戰爭的烽火,也受到過歷史的影響。這是1938年,被日寇占領的壽州城門珍貴的影像。只在年老長輩的回憶中聽過的“跑鬼子反”有了想象的空間。建國后,在“農業學大寨”的口號聲中,壽縣的西門和南門都曾是“大寨門”的建筑風格。
很多七零八零后腦海中的西門和南門原來是這樣。我印象中的西門,就是“大寨門”。
但這張老照片,據說是西門原來的樣子。
曾經,穿過這樣的南門,來到官亭街做批發,或者乘車出門。
而官亭街,一個名字透著舊時威儀的地方,如今只余照片里模糊的輪廓。熙攘的商鋪,連同街巷上空飄蕩的吆喝與煙火氣,都已消散在時光的洪流里。
最易消逝的,往往是那些日復一日的尋常街景,仿佛理所當然,直到某日驀然回首,只剩一片空白悵惘。
如今出了南門,很少再聽到攬客車主的吆喝“可到窯口集安?”“板橋迎河走了來!”你還記得嗎,最后一次來老汽車站等車是什么時候?
并非所有記憶都徹底湮滅。北過巷的照片里,你還記得北過巷口的雜貨店嗎?有沒有聽過巷子里紅十字會醫院的傳說?后來改成“狀元樓”時來往的學子們,現在都身在何處?
市井的喧騰與人情的溫熱,曾日復一日在這條幽深小巷里流淌、蒸騰。照片定格的瞬間,磚縫里的青苔,窗欞下的油紙傘,皆是生活曾經鮮活的注腳。
政和樓賓館的影像,則映照出舊日的榮光。在屬于政和樓的年代里,是當之無愧的繁華地標。90年代,能在此出入或工作的壽縣人,想必也曾引以為傲。旋轉門內流轉過多少意氣風發的面容?宴會廳的燈火又曾照亮過多少杯盞交錯的夜晚?它的繁華,曾是壽縣一個時代生動的側影,如今也成了相冊里一頁沉默的華章。
老照片,是時光留給我們的珍貴密碼。它們并非簡單的影像,更像是一把把鑰匙,悄然開啟通往舊日壽縣的門。有人在原博主的視頻下留言“如果能回到1990年,我愿意付出一切代價”。可時間之所以寶貴,就在于ta的不停向前。無聲的影像,頑強對抗著遺忘,讓消逝的街景在光影交錯間獲得永生。感謝總有人按下快門記錄瞬間。因為“人們永遠無法預知片刻的價值,直到這個瞬間變成回憶”。
最后,謝謝抖音作者Qiu大叔提供的珍貴照片。
▌作者:一清
▌圖片來源:Qiu大叔
▌編輯:龍震琳
▌審核:小紅花
▌抖音號:@shouxianren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