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亞洲杯12人名單終于塵埃落定,外界關注的最大懸念——中鋒線的配置,給了不少懂球人一個“怎么就這樣了的驚訝感,韓旭和張子宇成為僅有的兩名正牌中鋒,第三中鋒陳明伶被放在了大名單外,這種“極限精簡操作,放在國際大賽的高強度對抗里,多少讓人有點替女籃捏把汗
其實熟悉國際大賽節奏的球迷都懂,12人名單里按理說內線至少要備三到四人,畢竟碰上緊張賽程、對手針對性消耗,誰敢保證主力能全程無傷滿勤,這次只帶兩中鋒,直接把壓力甩到韓旭和張子宇頭上,尤其是張子宇,熱身賽時教練組還明顯“限時使用,不敢給太多出場時間,這回真要遇到突發情況,隊伍只能靠張茹、賈賽琪這些鋒線硬頂4號位,既考驗球員多面手屬性,也實打實把陣容的風險點暴露出來了
有球迷說宮魯鳴是不是太自信?其實也未必沒有道理,張子宇的身高優勢在亞洲幾乎是開掛級別,往場上一站就是“制空權,但問題來了——慢節奏圍繞她打還行,真遇上日本、澳大利亞這種瘋跑快攻的隊伍,兩中鋒能不能跟得上節奏,體能和輪換是不是吃得消,答案其實都懸著呢
從名單配置能看出教練組的思路,5個鋒線球員入選,李夢缺陣后鋒線競爭徹底白熱化,誰能臨場頂住壓力、打出令人信服的表現,成了這次亞洲杯的隱藏看點,尤其是羅欣棫,三分球手感好壞能直接左右比賽走勢,別忘了,以前咱們打澳大利亞、日本,外線一啞火就容易被打花,這次鋒線多帶人,明擺著是要“擺爛中甄別,順便給新人機會
有意思的是,這份名單背后其實還藏著另一個想法——“以老帶新+“為2028年儲備,宮魯鳴對韓旭、張子宇的信任,某種程度上也是提前給后備力量壓力測試,畢竟外線后備還得靠這批新人撐起來,陣容做輕、速度提起來,算是順應了世界籃球發展的大趨勢,可現實就是現實,亞洲杯不是實驗田,邊打邊練的風險,大家都明白
再看下細節,韓旭這次肯定要承擔更多責任,正常出場時間估計得拉滿,防守端不僅要護框,還要頻繁拉出來補位,體能消耗極大,去年世界杯大家還記得吧,韓旭在關鍵場次幾乎打到抽筋,這次再來一輪密集賽程,教練組對她的保護和輪換安排,絕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真要有個閃失,女籃內線就得靠鋒線拼命補鍋
當然,也別把問題全歸咎于名單選擇,其實WCBA聯賽里像“大寶貝這樣的內線球員也有能力,但最終沒帶,說明教練組對陣容穩定性的考量還是更看重經驗和戰術匹配度,球迷可以吐槽“冒險,但宮魯鳴的底氣還是來自對主力狀態的信心,畢竟女籃的內線儲備在亞洲屬于頂配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極限壓縮輪換也有好處,隊伍的化學反應和默契會更容易建立,人員分工清晰,誰該干啥一目了然,少了“候補困擾,可能反而能激發主力的責任感和斗志,當然,前提是別遇到傷病和意外,否則人員短板就會被無限放大
站在球迷角度,這波操作就像打王者只帶兩坦克沖高分,贏了全場點贊,輸了直接對噴,風險和收益都擺在明面上,也考驗教練組臨場應變能力,說到底,這份名單既有宮魯鳴的自信,也有一點“不得不賭的現實無奈
最后總結一句,2中鋒+5鋒線的配置,是冒險沒錯,但也不是無腦賭博,既有針對性的戰術用意,也有現實陣容壓力的權衡,亞洲杯能不能打出風格、頂住壓力,關鍵還是看主力球員的健康和新人能否頂得上,說到底,這屆女籃既要保成績,也要練兵,挑戰和機遇并存,能不能殺出重圍,真不是看名單就能斷言的,咱們就靜待比賽見分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