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這句話不僅對孩子有效,對家長同樣有效,小凱父母最不該做的是,臨近高考了,才來糾正孩子日積月累下來的錯誤,應該等高考后,無壓力了,再好好談一談。
如今,也算是喜訊傳來,小凱去復讀了。
在介紹小凱的復讀學校之前,我們不妨再來看看他之前的錯誤,或許能給家長們帶來更多的思考。
先說小凱父母的錯誤,再說孩子的缺點
孩子會一點點試探父母的底線,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明確自己的規矩!
當初手機也是你們買的,不能到后來一味去“放棄”!
既然問題的焦點是玩手機,要么沒收手機,要么專門留一人在長沙看著他,實在不行就讓孩子住校。
可惜父母卻把手機砸了,當著孩子的面燒了保證書……
這樣的對抗式行為,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和反感,他們青春期容易沖動,經歷的事少,心智并不成熟,萬一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那可真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了。
有的網友卻非常支持這位父母的做法,不用猜,支撐的網友們身邊肯定也有同款的孩子,孩子不聽話似乎能感同身受……
但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如今孩子變成這樣,家長是否也存在一定責任呢?
子不教,父之過!
而不是反過來推給社會,讓社會來教育他,那這已經是下下簽了,不是嗎?
俗話說得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要防范于未然,問題出在手機上,砸手機這種行為,實在是解決不了問題,是家長找不到正確的處理方式。
有的孩子就是貪玩,但小凱同學天賦不錯,成績也好,相信以前一定很少有機會玩手機,也正因為從小沒有接觸,對虛幻的東西,反而讓他產生極大的興趣……
這時候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而不是對抗!
聽話的孩子能接受,但不聽話的反而催生了孩子的逆反情緒,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帶給他們的反饋是:父母不重視自己。
如果實在不放心,應該像其他家長“干脆不要給他手機了”,而不是像小凱父母給他買了手機后,僅僅只是讓他寫個保證書。
不要去嘗試逼孩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過程,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
孩子和父母都不要太偏激,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愿所有的家長都健健康康的。
另外,孩子對未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畢業之后,學歷只是門檻,未來還得看自己的能力,孩子雖然有錯,但如果真的因此耽誤了孩子的未來,確實不值得。
一步錯,步步錯,孩子是這樣,父母也是這樣。
小凱的缺點
當然再反過來說這孩子,在記者的采訪視頻中,母親給記者倒茶,說話很有條理,可以想象這對父母的素養不錯。
而再來看孩子的態度,幾段視頻里,他沒有叫一聲媽媽,甚至還有一次吼了媽媽,可見孩子對母親的抵觸,其實很深的。
最新報道,孩子已經回到家了,母親對小凱同學態度緩和,也算是和解了。
而小凱表達了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復讀”,不然太可惜自己的天賦了,可見他并非朽木不可雕也。
最新后續:小凱已經在復讀了
如今,最新的消息傳來,當地一所復讀學校專門邀請了小凱過來復讀。
更讓人欣喜的是,不僅邀請他就讀清北班,還免除高考復讀的費用,可以說是三喜臨門。
雖然這所學校有想接住流量的嫌疑,但這個有魄力的決定,卻又是三方都能接受的結局。
小凱父母不是希望他985高校么,不如讓時間再給他一次機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跌倒過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站不起來。
而小凱他自己也知道自我的潛力,事件在網絡的討論這么多了,相信這么聰明的孩子經此一役之后,這么淺顯的道理,應該明白了。
而接受小凱的學校更是敞亮人,能考進四大名校都非等閑之輩!
他們也正是看重這一點,邀請小凱前來復讀,既是給自己一戰成名的機會,也是給小凱和他父母一個機會!
是龍是蟲,明年的今天或許就有答案。
文章信息來源
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
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