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的酒店業和高端餐飲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寒冬。
曾經,麗思卡爾頓、開元酒店等奢華酒店與高端餐飲品牌,如同高傲的貴族,拒絕沾染一絲煙火氣。然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行業至暗時刻降臨。理性消費意識覺醒,消費趨勢整體下行,禁酒新規的出臺更是雪上加霜,給主打商務宴請的星級酒店和高端餐飲沉重一擊。這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品牌,在生死存亡之際,不得不集體彎腰,投身地攤經濟。
天津的街頭,麗思卡爾頓的漢堡車緩緩駛入,和牛漢堡僅售58元,那香味吸引著一個個步履匆匆的打工人,讓他們也能體驗到星級酒店式的日常。上海靜安瑞吉酒店將滿載松餅和咖啡的餐車開進小區,20塊不到的價格,讓曾經高攀不起的酒店下午茶成為了尋常巷陌里的談資。這些看似荒誕的場景,卻是行業艱難求生的真實寫照。
在嘗到擺地攤的流量甜頭后,不少星級酒店開始了數字化嘗試。河南某五星酒店通過短視頻平臺售賣虎皮肘子,預售就超2萬多份。從經營模式上看,以往單純等客上門的五星級酒店和高端餐飲,逐漸構建起堂食、地攤、線上三線聯動的新零售三角。即便在傳統堂食端,高端餐飲也從消費場景迭代、產品多元化角度,拓寬價格帶,以覆蓋更廣人群和多元化需求。
然而,這看似是高端餐飲與普通消費者的美好和解,實則在餐飲行業掀起了層層暗流。中餐廳祭出小份菜、平價菜策略,紹興銀泰酒店將50元菜品降至15元售賣,3小時清空庫存。但這種薄利多銷的結果,卻周邊小餐館日流水驟降30%。本就掙扎求存的小店,如今還要充當高端酒店的救生圈。
我其實對此表示擔憂,擺地攤和上外賣是否是高端餐飲的長久之計,還有待商榷。對于高端餐飲品牌來說,由奢入簡易,由簡入奢難。多年打造的高端形象,若做得過于掉價,可能得不償失。高端消費需求雖被嚴重壓縮,但并未完全消失,消費下行只是階段性現象。而高端酒店餐飲的奢華體驗被大量稀釋,可能導致高端客戶永久性流失。
當戴白手套裝盒的五星大廚與赤手炒菜的街邊攤販同臺競技,消費者對高端的認知也在被重構。未來,高端酒店餐飲品牌的定位或許會更加模糊。擺地攤能在短期內緩解壓力,但高端酒店餐飲想要真正實現自救,還需把握一條能平衡定位與價格的轉型思路,在這波濤洶涌的行業浪潮中找到生存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