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第22屆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啟幕之際,長春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16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60多位商協會代表,在參加完“一帶一路”國家商協會長春商洽路演后,他們走進這座兼具工業實力與歷史韻味的城市,在實地探訪中觸摸創新脈動,感知城市底蘊,一場跨越國界的“雙向了解”悄然展開。
在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見證科技“加速度”
12日下午,長春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內,代表團先后參觀了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區、技術交易區、知識產權服務區、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成果展覽展示區等多個功能區域。
每到一處,工作人員都詳細介紹各功能區的建設運營情況、服務內容以及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取得的顯著成果。從現代農業的智能化創新成果,到汽車產業的新能源與自動駕駛技術突破;從高端裝備制造的精密工藝展示,到光電信息產業的前沿科研產品;從每項成果的科技原理、發展潛力到市場應用前景……代表們認真聆聽講解,全面了解了長春在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突出成就與發展潛力。
在科創服務和成果展覽區,從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到“復興號高速列車”,一件件實物展品讓抽象的“科技成果”變得可觸可感。來自南非的代表對長白山人參保健及道地藥材提取技術和成果轉化產品興趣十足。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討論聲,不同語言的交流中,合作的種子正在悄然萌芽。
在新民大街,讀懂長春的“前世今生”
12日17時,當傍晚的陽光照映在新民大街的歷史建筑上,一處處歷史地標變得鮮活起來。漫步在吉林省首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代表們放慢了腳步。
“這棟樓融合了各式建筑風格,太獨特了!”來自馬來西亞的商會代表對著一棟棟歷史建筑連連拍攝。講解員細致講述著新民大街及每棟建筑背后的故事,從早期的城市規劃到近代的發展變遷,長春的“前世今生”在娓娓道來中逐漸清晰。
當聽到這些歷史建筑如今被賦予新的功能,成為文化場館或科研院所時,代表們紛紛點頭認可,表示長春很懂得珍惜自己的歷史,這種對文化的保護與活化,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學習。
當天,街邊咖啡館飄來的香氣與歷史建筑的厚重感交織,通過這條1445米長的長春近代歷史“活態博物館”,讓代表們對這座城市的人文溫度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紅旗文化展館,探尋汽車城的“工業基因”
7月13日上午,代表們走進一汽紅旗文化展館,一輛輛不同年代的紅旗汽車整齊排列,仿佛一條流淌的“時光長河”。從新中國第一輛國產轎車“東風”牌,到如今引領潮流的紅旗新能源車型,每一款車都承載著長春汽車產業的發展記憶。
“在長春的兩天,感受到這里的景觀非常漂亮,長春市民非常熱情,我喜歡這里的一切。與我的家鄉津布巴韋相比,長春的汽車產業非常先進,我們的汽車市場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日后,希望進一步加強汽車領域合作,助力津巴布韋汽車行業不斷發展。”來自津巴布韋的參會代表凱瑟琳·哈馬米提感嘆道。
此次參觀走訪,不僅讓“一帶一路”國家的商協會代表們看到了長春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上的硬實力,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在歷史文化傳承中的軟實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長春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聯系將更加緊密。這場跨越國界的探訪,既是城市魅力的展示,更是開放合作的邀約,未來,更多互利共贏的故事將在這里續寫。(來源:長春汽博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