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聊一下路透社最近的一篇報道,講的是美國如何繞開中國管制得到大量關鍵礦產。
美國發動貿易戰后,我們迅速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在關鍵礦產上的管制措施被認為取得了比較有效的成果。
這里面稀土是最有效果,也最為大眾熟知的,經過中美之間的輪番較量,目前的情況雙方各有讓步。
我們加快對一些美國企業獲得稀土進口的申請批準,而美國則相繼解除了芯片、乙烷和飛機發動機的對華出口限制。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美在關鍵礦產上的博弈有所放緩,相反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這種博弈還在持續。
國際媒體們對此的感覺是格外敏銳,路透社就在9日報道稱,雖然中國于去年12月禁止向美國出口銻、鎵、鍺等元素(這些礦物在芯片和軍事技術上能發揮重要作用),但這并沒有阻止美國繼續從中國得到大量關鍵礦產。
路透社稱美國方面采取的方法是,美國進口商通過第三國改道運輸。
而他們給出的數據更是觸目驚心,報道稱僅在2024年12月到25年4月這不到半年內,美國就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了3834噸銻氧化物,這一數字超過了此前三年總和。
除此之外,這件事還有兩個細節不得不提,其一是根據中國海關5月份的數據,泰國和墨西哥今年躍升為中國銻的前三大出口市場,而在2023年這兩個國家甚至未能進入前十。
其二,泰國和墨西哥各只有一家銻冶煉廠,且墨西哥的冶煉廠是在今年4月才重新開工。并且這兩個國家均沒有大量開采該金屬。
所以事情的真相很清楚,就是美國方面有辦法繞開中國監管,通過玩“洗澡蟹”的把戲把中國的關鍵礦產運到美國。
從中我們能看出的是,盡管我們對關鍵礦產的出口采取了嚴格管制,但仍然有大量礦產源源不斷地流入到美國,這就說明我們的管控還是有漏洞存在。
這個漏洞具體是什么,路透社也在報道里點出了,是有中國本土公司參與了這項交易,用轉運的方式來幫助美國方面得到這些礦產。
報道中還引用了一位行業專家的點評,在我看來非常諷刺,他說中國公司“在規避法規方面非常有創意”。
而在報道最后,外媒給出了他們的觀點,認為雖然這些礦產的價格上漲,但美國今年對銻、鎵和鍺的進口有望達到甚至超過禁令前的水平。
對此我的看法是,我們需要盡快采取措施堵住漏洞,不能讓國內的關鍵礦產繼續大量外流,這會導致我國之前頒布的禁令有效性受到嚴重損害,繼而讓中國利益在對美博弈中受損。
具體到執行層面,我認為可以參考我們在5月份對稀土行業采取的一項措施,即上線電子追蹤系統,讓本土企業按時在線提交包括交易量和客戶名稱在內的額外信息,做到對關鍵資產的出口心中有數。
這樣的話相信會迅速遏制這股歪風邪氣,日后如果還有公司敢以身試法,那等待它們的必定是法律嚴懲。
并且這還只是其一,我們還應該舉一反三,不光是關鍵礦產,其他所有涉及到國家安全的敏感物資都要效仿稀土管控,在最大程度降低國家利益受損產生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