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越南終究是扛不住壓力,跟美國簽署了新的貿易協定。
很明顯的是,在這份新的協定中,越南得到與付出的,顯然是不平等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越南在向美國滑跪之后,轉頭就對中國下了狠手......
越美協議簽訂
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引人關注的消息:美越達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
緊接著,他又補充道,這項協議將對越南出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征收至少20%的關稅,而美國商品則可以“無障礙”進入越南市場。
這種“不對等”的條款讓外界質疑:越南為何要接受這樣一份明顯不公平的協議?
首先,雖然20%的關稅看上去依然偏高,但相比此前的“對等關稅”,已經算是降低了。
就在不久前的4月份,特朗普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對越南擬征收的關稅高達46%,幾乎讓越南出口商完全無法承受。
現在從46%降到20%,盡管仍屬重稅,但對越南來說,至少保住了對美出口的“基本生存空間”。
法國里昂商學院的管理學者李徽徽對此解讀得很透徹: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在讓步,而是特朗普政府慣用的談判策略——先開出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高價,再“適當降價”,讓對方誤以為得到了好處。
實際上,這是在制造一種“心理落差”的同時,推動對手在規則上讓步。這種策略看似緩和,實則更具操控性和壓迫性。
其次,越南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早已根深蒂固,尤其體現在制造業和出口型經濟上。
以越南北部的海防港為例,這里依托填海造地建設的大型工業園區和深水良港,成為全國制造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大量出口導向型企業在此設廠,產品大多銷往美國市場。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海防港年出口額已突破260億美元,是越南經濟中的重要支柱。
若失去美國市場的支撐,這片經濟重地將面臨產能過剩、訂單流失甚至外資撤離的嚴重后果。
這些壓力,是越南政府不能不顧及的現實。
此外,從宏觀數據來看,越南是美國第六大進口來源國,僅2024年對美出口就接近1370億美元。
這意味著,一旦貿易關系惡化,受到影響的不只是單一行業,而是整個越南經濟的外向型增長路徑。
對越南政府來說,如何在夾縫中維持與美國的基本貿易通道,是當前最優先解決的問題。
越南對中國出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剛剛與美國簽下不對等貿易協議不久,越南竟迅速將矛頭轉向中國,引發了各方廣泛關注。
越南官方在近期宣布,對部分來自中國的熱軋卷鋼產品正式征收“反傾銷關稅”,稅率高達23.1%至27.83%,并計劃長期執行,至少維持五年。
這一決定立刻引發熱議。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越南就對中國產類似鋼材產品啟動了為期120天的“臨時反傾銷稅”,如今這一舉措,可以視作是此前臨時措施的”延續和確認“。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若將此舉放在越美協議剛剛落地的背景下看問題,越南的意圖就不再僅僅是所謂的“反傾銷”。
這更像是一種“政治投名狀”——借此釋放對美方的善意,表明自身愿意配合美國遏制中國供應鏈的戰略考量。
畢竟,越南深知,僅靠簽字達成協議還不夠,要想在華盛頓那里獲得更多好處,還需要在實質性行動上表態。
中國方面顯然并非毫無準備。
美越協議公布不久,中方就釋放了明確信號,表示將對越南此類政策“進行全面評估”,并強調絕不能接受任何國家借與美方達成協議為借口,以損害中國正當經濟利益為代價換取自身戰略空間。
中方還警告,若發現確有國家以犧牲中方利益作為談判籌碼,中國將果斷采取反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越之間的經貿關系一向密切,中國不僅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越南多類關鍵工業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國。
以此次成為“焦點”的熱軋卷鋼為例,2024年,中國向越南出口了約865萬噸此類產品,占越南總進口量的74%。
這些鋼材廣泛應用于建筑、機械制造、家電等行業,是越南制造業發展的基礎性支撐。
而越南之所以長期依賴中國熱軋卷鋼,根源在于其自身鋼鐵產業基礎薄弱,尤其是在高品質原料和規模化產能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
換句話說,越南這次以反傾銷名義對中國產品下狠手,但本國又沒有配套能力去填補隨之出現的產能缺口。
這就意味著,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越南本身罷了!
參考資料:
美越宣布達成貿易協議,越南率先行動利弊何在?丨東盟觀察——21世紀經濟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