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里對我來說小菜一碟!”7月11日,南溪區裴石鎮月亮灣“樂途宜賓 ‘荷’你同行健步走”比賽的起點,從北京回南溪探親的14歲“小將”魏一涵,頗有“青春無敵”的雄心與傲氣。當天,這里正舉辦南溪區第四屆家風文化活動暨裴石鎮第六屆荷花季促消費活動,“健步走”只是其中一項,卻已云集了300余名跑步愛好者。
圖為“健步走”現場合影。蔡勇 攝
如果說夏日的“健步走”會讓人大汗淋漓,那激烈的水槍大戰更是生動演繹了“夏天就是要濕身”的極致體驗。“槍拿起,不要慫,來戰!”“啊……飆他!”這一天的月亮灣,大人小孩沉浸式“發動”水槍大戰,其忘情程度誓要“把仗干到底”!
背靠荷塘,荷葉田間,嬉戲的魚兒不僅是一方風景,更成為游客們play的一環。“老漢兒,我逮了12條魚!”“媽,快點幫我抓!”摸魚大賽中,小孩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腦拿著盆子一通舀;大人挽起褲腳,在小孩們的“加油”聲中,赤著腳奮力抓魚;觀眾們則沉浸在時而滑稽、時而捧腹、時而抓魚成功的歡樂激情中。
圖為抓魚現場。蔡勇 攝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相比場壩前的激烈,巴蜀家風館的沉靜則更讓人體會到川人的風骨與傳承。該館集中呈現了傳承5000余年的優良巴蜀家風文化、家規家訓、家族族譜、家書家信、家風故事等內涵。
“我已經是第二次帶娃兒來看這個家風館了。每次來看,都會有新的感悟。”家風館內,黃嬌正低聲跟8歲的兒子講述展館里的內容,“家風,是我們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家風的傳承,在于我們家長自己,要思考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風家教,對孩子言傳身教。”
讓游客在玩里體驗當地文化,讓文化浸潤人心,是文旅深度融合的手段之一。而提振消費、振興經濟、民有所富才是主要目的。
當天,該鎮黨委政府組織近30戶商家在巴蜀家風館前擺攤設點,展示當地農特產品。草本酒、臨江芋頭、生姜、荷葉、玫瑰、花椒、手工煙葉等受到游客青睞。“這是我們玫瑰園自己產的玫瑰,25元;荷葉是曬干了的,也是25元。”“絕對無添加,純天然。”隨著攤販的吆喝,越來越多的“買家”聚攏來詢問價格,最忙的時候,該鎮黨委書記鄧珺文也親自上場,幫搞不贏的老板賣貨。
賣貨,光靠線下不行,新時代浪潮中,鄉鎮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拓寬消費渠道。“直播帶貨”,無疑為他們提供了新思路。
在攬盡江與月的明月樓上,裴石鎮前進村一個擁有846萬粉絲的美食博主米阿米,正熱情地向網友推薦家鄉自產的芋頭、豆腐干、手工燕窩絲、蓮心、荷葉、花椒等等美食;新建村職業經理人吳慶云第一次登上直播平臺,向網友推介稻蝦米、龍蝦調料……短短三個小時,直播間涌進觀眾近30萬人次。
“同時,我們還組織裴石境內14家餐飲店參加消費滿減活動,為商家提供消費補貼;讓游客體驗到實惠,這也是我們促消費的手段之一。當然,商戶也借此打開知名度,增加人氣。”鄧珺文說。
為讓鄉村旅游從單一的農業觀光逐步發展為集休閑采摘、農耕體驗、家風文化、研學實踐等為一體的全域旅游網絡,近年來,裴石鎮連續六年借助荷花季這個重要平臺,以荷為媒、以節會友,傳承“家風、廉潔”文化,推動產業發展,成功打造“春采柑橘、夏賞荷花、秋覽豐收、冬品民俗”的全季旅游體驗,形成“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亮點”的文化旅游格局。
圖為現場舞蹈表演。蔡勇 攝
“展望未來,裴石將以‘美’為筆,串聯山水明珠,讓農文旅融合的畫卷更添亮色;以‘文’為魂,深挖地域底蘊,讓家風廉潔的文脈更顯厚重;以‘業’為基,推動多元共興,讓鄉村振興的引擎更加強勁。”忙于幫著老鄉賣貨的鄧珺文,抽空接受采訪時說。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