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紀不大卻一頭白發的朋友,總喜歡往陰虛陽虛甚至肝郁氣滯上找原因,這當然沒錯,但是不是還漏了些什么?
首先是血虛,血不上榮于發,營養跟不上,頭發當然不給你好顏色看。
其二是腸道問題。有個朋友從三十幾歲便腹瀉便溏,持續了好多年,一頭青絲也早變了華發。
腸道運行不佳,食物不能好好消化,頭發那個巔頂之地,又怎么能獲得充足的養分呢。
還有呢,既然是巔頂之地,就像高山之上風特別大,所以風邪長駐也是可撼動發根,造成白發的呢。
治風先治血,潤腸可養血,清心除煩補肝益腎均能生化氣血,由此,宋代官修醫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
柏子仁丸,壯血脈,治頭發和胡須早白。
組成:柏子仁3兩,酸石榴皮2兩,秦椒3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何首烏2兩,馬齒莧2兩,蓮子草2兩,白芷2兩,旋覆花2兩。
方中烏發名藥有三:何首烏,馬齒莧,蓮子草
何首烏通常是制首烏,九蒸九曬制過之后,可補益精血、烏發。以烏發聲名遠揚。
制過的何首烏,得天地中和之氣,為滋補良藥。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由此收斂精氣,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發。用于黑發輕身,備受贊賞。
馬齒莧烏發是以除血熱,潤大腸進行。
全草入藥,性味酸寒,活躍于大腸、肝經。能清除這兩個循經線路的血熱,是有名的腸道健康保護神,防治痢疾、泄瀉效佳。以前人們遇到腹瀉等腸道疾病,常采集鮮馬齒莧煎湯口服或當涼菜拌食,均收到好的效果。
而正因為這個功效,腸道好則吸收好,吸收好則營養能布散到頭頂,由此治白發禿發。
蓮子草烏發是以涼血和補肝腎進行。
又叫旱蓮草,莖梗一旦折斷,就能看到黑色汁液,是一種天然染發劑。味甘酸寒,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唐代權威醫書《外臺秘要》中列有幾個用到蓮子草的美發配方,其中“蓮子草膏”,是一款制作精良的染發油。后世名方二至丸,以其配等量女貞子,亦可用于治肝腎陰虛之白發。
養心除煩名藥:柏子仁
柏子仁油潤養心,令人不焦躁不郁悶。味甘而補,清香平和,不寒不燥透心腎肝脾,屬滋養之劑。
由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柏仁味甘益脾血,血行風息而脾健運,阻止脾虛不能運化的水濕上泛于頭面引起脫發白發。同時,柏子仁平甘益陰,陰足則五臟皆安,亦對頭發良好生長有益。
酸石榴皮澀腸止血
其性味澀溫,活躍于大腸經。以前的人們缺衣少藥,老百姓常用石榴皮煎水治腸道疾病如腹瀉痢疾等,有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甚至止遺之功。與馬齒莧一道澀腸止血益腸道,生黑發。
秦椒散寒除濕堅齒發
就是通常所說的花椒。日常食用的花椒通常是張開的殼,也就是去了里面的籽籽,且挑出了閉合不開口的。花椒味辛性熱,見于不少白發方,甚至固齒方,這是由于它能入腎堅骨,齒為骨之余。入脾胃化生氣血,而發為血之余。
所以《本草綱目》載:“花椒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旋覆花舒暢氣機,去巔頂之風
旋覆花苦辛咸微溫。活躍于肺脾胃大腸經。升而能降,能開結下氣,行水消痰,祛痞積堅滿并散風濕。所以既可助柏子仁養心,又可助石榴皮利大腸。
白芷辛溫,為祛風散濕主藥。療風通用,可去巔頂之風。
醫書上說:白芷惡旋覆花。但如果用于一些郁滯之癥,由于旋覆花升而能降,白芷主升,這種上下氣機循環的搭配反而對病癥有利。比如一些治肝郁氣滯引起的乳房結塊方子中,就有用這二味調暢氣機的。
故旋覆花白芷合用,不僅去巔頂之風,更可舒暢氣機。
多味相配,性味偏溫,補肝腎,養血祛風,祛濕潤腸。將導致白發的所有原因一一除掉,由此達成壯血脈,治須發早白之功效。
由于病癥之間不少是因果關系,比如慢性腸炎的病因在脾胃,與肝腎密切相關。本方諸藥相配,正是標本兼治。
一個問題:柏子仁丸如何制作與服用?
將上藥制作為細末,把蜂蜜放入鍋中加熱,等到蜜開始沸騰的時候把藥末放入鍋中制作成丸劑。如綠豆大。
每服30丸,空腹以溫開水送下,晚飯前再服。
注意忌大蒜、生蔥等。
(哲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刪除:bflzyb
往期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