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下午4時,南投縣第四選區(竹山鎮、鹿谷鄉)的74個投開票所陸續完成計票。這場被視為“全臺大罷免”前哨戰的民進黨籍議員陳玉鈴罷免案,最終以同意票12,160票(未達門檻14,302票)、不同意票5,868票的結果宣告失敗。陳玉鈴身著粉紅色上衣,在支持者的歡呼中自行宣布保住議員資格,并高唱競選歌曲《我愛竹山、我愛鹿谷》,強調將“繼續為地方奮斗”。
“孤軍奮戰”的守擂戰:對空策略與藍營動員的反差
此次罷免案是國民黨反制綠營發起的“全臺大罷免”行動中,唯一進入投票階段的綠營議員罷免案。陳玉鈴團隊坦言,面對藍營“千軍萬馬殺一人”的攻勢,她選擇放棄傳統地方造勢,轉而以“對空”應對——通過社交媒體澄清抹黑、發布政績影片,并呼吁支持者“冷靜投票”。幕僚透露,此舉是為避免激化對立,影響7月26日國民黨立委的“反罷免”選情。
反觀罷免方,國民黨動員彰化縣長王惠美、云林縣長張麗善等地方首長站臺,將罷免案定性為“對賴的不信任投票”。南投縣長許淑華更直言:“這是綠營失敗的縮影。”藍營的強力催票未能突破竹山、鹿谷的地方派系壁壘。分析指出,陳玉鈴長期深耕基層,其夫婿家族在鹿谷的茶業人脈網絡,成為抵擋罷免的關鍵防線。
罷免背后的算計:從“以罷制罷”到藍綠消耗戰
這場罷免案始于國民黨對民進黨發起“全臺罷藍”的反制。此前,綠營針對藍營31名民代發起罷免,而國民黨則回擊提出15件罷綠案,但僅陳玉鈴案成案。藍營原希望借南投選區“藍大于綠”的基本盤(許淑華2022年縣長選舉得票率55.4%取得首勝,卻因投票率僅約23%(總投票數1.3萬)挫敗。
綠營內部評估,陳玉鈴的險勝暴露了藍營“罷免戰術”的局限性:一方面,綠營臺中組織此前因偽造罷免聯署遭起訴,削弱了道德正當性;另一方面,選民對“報復性罷免”的疲勞感加劇。陳玉鈴在勝選宣言中諷刺:“他們(藍天)用4縣市首長罵賴,但鄉親更關心誰真正解決問題。”
“論文門”與災情爭議:南投成藍綠仇恨值放大器 南投近年屢成焦點。
此次罷免案中,藍營試圖復制“藍綠對抗”的敘事,但陳玉鈴巧妙淡化藍綠色彩,聚焦“服務不分顏色”。例如,她強調任內推動竹山工業區轉型、爭取鹿谷觀光預算等跨陣營合作成果,成功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隨著陳玉鈴案落幕,7月26日的“全臺大罷免”即將登場。國民黨已集結韓國瑜、蔣萬安等明星助陣徐巧芯等5名臺北立委,而民進黨則伺機反擊。學者指出,臺已進入“罷免常態化”時代,但選民逐漸意識到:“罷免應是糾錯機制,而非藍綠互斗工具。”
“我沒有喜悅,只有感恩和責任。”陳玉鈴的結語或許為這場罷免寫下注腳。當藍綠在罷免運動短兵相接,民代的實質成績,正成為更冷靜的評判標準。
(本文綜合選舉公報、政黨聲明及地方報道,投票結果以“中選會”最終公告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