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特朗普重新執掌白宮,預計將掀起新一輪政府高層人事更替。
在特朗普上任短短五個月之際,聯邦政府內部再次出現大規模人員調整。僅24小時之內,就有超過千名聯邦雇員面臨解職命運。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局令部分美國官員感到不安,他們甚至試圖將中國作為“緩沖帶”,為失去工作的公職人員尋求所謂的“突破口”。
此次涉及重大人事變動的部門正是權力集中的美國國務院。根據央視新聞報道,美東時間11日,國務院正式啟動裁員程序,首批即有逾1350名公務員被解除職務。這僅僅是該機構精簡計劃的第一步。相關人員將通過電子郵件接收到正式通知。在美國國務院本土約1.8萬名員工中,最終預計將裁撤近3000人,占其國內雇員總數的六分之一左右。與此同時,國務院還將對國內分支機構進行重組優化,以更好地服務于外交政策的核心任務。
當天,數十名外交官、國會議員及國務院職員聚集在國務院總部外舉行示威活動,舉著標語抗議當前的人事調整,強調政府工作人員應當獲得更加公平的對待。然而,這種局部性的抗議并未對特朗普產生實質性影響,那些被列在裁員名單上的員工依然難逃失業的命運。
更為諷刺的是,美國政府內部的人事精簡本屬內政范疇,但一些議員卻刻意將話題引向中國,企圖借“中國議題”為失業員工爭取轉機。例如民主黨籍反華派參議員蒂姆·凱恩發表聲明稱,特朗普與魯比奧所推動的政策正在加劇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目前,中國正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力,并穩步推進海外設施布局;同時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中東局勢也異常緊張。在此背景下,此類裁員決策被其稱為“最離譜的選擇”之一。
這些議員之所以將問題與中國掛鉤,背后存在雙重考量:一方面通過渲染“中國崛起”來對比特朗普時期美國全球地位的下滑,借此為被裁員工爭取支持并施壓行政部門;另一方面則是提醒美國政府關注中國,強化對其的戰略競爭意識。
在美國政治舞臺上,共和黨與民主黨罕見地形成戰略共識,都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對手和潛在威脅。基于這一認知,一些反對特朗普政策的人士批評其做法加速了美國的相對衰落,為中國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例如特朗普削減國際開發署預算的行為曾遭到多名議員強烈反對,認為此舉削弱了美國的軟實力,間接有利于中國的擴張。如今,議員們再次圍繞中國展開討論,其邏輯如出一轍,指責特朗普的政策使美國在全球競爭格局中處于不利地位。
上述行為暴露了美國某些勢力根深蒂固的對華敵視心態。任何事務都無端牽扯中國,處處尋找與中國對抗的理由。美國政客必須清楚一個基本事實:中國從未有意取代或挑戰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中國發展的根本目標始終是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所謂“影響力爭奪”不過是冷戰思維的延續,如果繼續沉溺于舊有的對抗模式,只會阻礙美國自身的進步。放棄陳舊的冷戰觀念,不僅有利于中美關系,也有益于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