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訂單農業”騙局風險的提示》(以下簡稱《提示》),提醒廣大農民群眾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對高額回報不輕信、對熟人介紹不盲從、對宣傳炒作不跟風,尤其是簽訂訂單農業合同、從事特色種植養殖前,要加強甄別,防范風險。
訂單農業,是指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規范化的訂單農業是農戶融入產業鏈、連入市場的有效形式。
舉例來說,大型商超與蔬菜種植戶合作,簽訂長期訂單。種植戶根據市場需求,種植各類當季蔬菜,商超則按照約定的價格和數量進行采購,既確保了消費者能夠買到新鮮、優質的蔬菜,也為種植戶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提示》指出,近年來,以“訂單農業”為名設局詐騙農民群眾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訂單農業”幌子,假借“助農惠農”“云養殖”等名義,虛構農產品開發、生態養殖等國家政策支持項目,通過“高回報、零風險”話術吸引農民投資,實施合同詐騙、非法生產銷售假劣農資等違法犯罪行為,損害農民群眾合法權益。
據三部門通報,2023年以來全國偵辦涉農訂單詐騙案件37起,涉案金額超3.2億元,受害者遍布21個省份。這些騙局正從零散作案轉向全鏈條犯罪,形成農資銷售、虛假簽約、惡意違約的黑色產業鏈。
根據《提示》,“訂單農業”騙局違法犯罪行為多數有以下5個特征:
一是選擇小眾品種行騙。食用菌、中藥材、特色畜禽中一些小眾品種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市場行情波動較大、相關技術標準還不健全,農民群眾不熟悉相關情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河南某生物科技公司虛構“中科院技術合作”背景,在周口、商丘等地推廣所謂太空育種靈芝,將成本12元的菌包以198元高價銷售給種植戶。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其菌包有效活菌數不足標準值的3%,導致簽約農戶絕收率超85%。
二是利用互聯網直播虛假宣傳。通過網絡直播吹噓項目投入少、利潤高、銷路廣,有的還炒作“國家級重點扶持項目”“有機生態”等概念,甚至偽造文書證件、謊稱受政府委托,欺騙性和迷惑性極強。
廣西柳州某禽業公司通過偽造某電視臺推薦品牌證書,在直播平臺發布“年入百萬養雞秘籍”廣告,吸引農戶實地考察。其租用廢棄廠房偽裝現代化養殖基地,雇傭群眾演員扮演致富養殖戶,誘導簽訂高價雞苗合同。當農戶發現雞苗死亡率超90%要求賠償時,該公司已注銷營業執照并轉移資產。
三是利誘方式花樣頻出。承諾明顯偏離市場行情的回購價格,許諾高額投資回報率。有的通過邀請免費參觀、報銷往返路費、限時促銷等方式,吸引農民群眾實地考察、簽訂所謂“訂單農業”合同;有的選擇少數簽訂合同的農民回收付款,甚至找托兒制造履約假象,引誘更多群眾上當受騙。
四是缺乏實體產業支撐。通過租用場地設備,虛構企業規模大、實力強、技術優等假象,掩蓋“空殼”本質,實際上既不掌握種植養殖技術,也沒有農產品后續銷售或加工渠道,根本不具備履約能力。有的還惡意注冊多家企業,一旦糾紛增多就將涉案企業注銷、失聯跑路,轉而更換企業名稱和辦公地點,換個“馬甲”繼續行騙。
五是高價捆綁銷售假劣農業投入品。多數不法分子沒有生產經營許可資質,提供的農業投入品質量不達標。不少不法分子高價捆綁售賣無包裝、無標簽、無許可證編號的“三無”菌包、有機肥等產品。有的不法分子提供的農業投入品雖無明顯質量問題,但消極提供技術服務甚至傳授錯誤技術,有意造成減產絕收,將不履約責任推給農民。
江西贛州某果業公司以“技術扶持”名義,將市價50元/公斤的肥料抬至460元/公斤捆綁銷售。經市場監管總局抽檢,該肥料有效成分含量僅為標注值的7%,導致臍橙種植戶減產60%。
農業農村部法規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業產業周期較長,面臨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利潤率有限,凡宣稱“一本萬利”的種植養殖項目,“陷阱”的概率往往遠大于“餡餅”。
促進訂單農業健康發展,既要規范合約、優化利益聯結機制,也要強化市場意識,促進產銷有效對接,讓農民種得安心、賣得省心。
三部門提醒,農民群眾在簽訂訂單農業合同、從事特色種植養殖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甄別:
一是向當地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等咨詢相關企業宣傳推介的技術模式是否可行,學習掌握從事相關產品種植養殖所需具備的場地、環境和技術要求。
二是通過網絡搜索等渠道深入了解相關農產品的市場行情、農業投入品價格是否合理以及相關企業是否有負面輿情。
三是通過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中國農藥信息網等查詢相關企業是否具有生產、經營資質,相關農業投入品是否屬合法產品。對相關情況有疑義的,可以向所在地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咨詢,謹防受騙。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原文刊載于2025年第14期《民生周刊》雜志
原標題 |《(引題)對高額回報不輕信、對熟人介紹不盲從、對宣傳炒作不跟風(主題)防范“訂單農業”騙局風險》
記者 | 于海軍
編輯 | 姜玉函
責編 | 李雪
主編 | 崔靖芳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