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檢作為婚前健康篩查的重要環節,本應是夫妻雙方共筑健康婚姻的“第一道防線”。但倘若婚檢結果向對方保密,這道防線便可能淪為形同虛設的“稻草人”——既無法實現風險預警的初衷,也讓婚姻在信息不對稱的陰影下埋下隱患。
婚檢的核心意義,在于通過科學檢查讓雙方知曉彼此的健康狀況,尤其是與婚姻、生育密切相關的傳染病、遺傳病或生殖系統疾病。這些信息不僅關乎個人健康,更直接影響伴侶的權益和未來家庭的福祉。比如一方攜帶可通過親密接觸傳播的傳染病,另一方若不知情,可能在毫無防備中面臨健康威脅;若存在嚴重遺傳病風險,夫妻雙方本可共同商議生育計劃,避免下一代陷入困境。此時,“保密”看似保護了一方的隱私,實則剝奪了另一方的知情權與選擇權,讓婚姻從起點就站在了信息失衡的天平上。
有人認為,婚檢結果屬于個人隱私,理應受到保護。但婚姻的本質是建立在坦誠與信任基礎上的共同體,健康信息的共享并非對隱私的侵犯,而是對伴侶責任的體現。正如法律要求婚前財產可約定但不可隱瞞,健康狀況同樣不該成為“不能說的秘密”。設想,若一方因不知情而婚后發現伴侶患有影響婚姻質量的疾病,除了健康受損,更可能因“被欺騙”的感受摧毀夫妻信任,最終導致婚姻破裂。這種結果,遠比婚前知曉真相、共同面對要殘酷得多。
從社會層面看,婚檢的公共衛生價值也依賴于信息的透明度。它不僅是為了個體幸福,更是為了預防疾病傳播、降低出生缺陷,這需要夫妻雙方基于完整信息共同承擔責任。若結果保密,篩查出的風險無法被共同應對,婚檢在疾病防控、優生優育中的作用便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讓公共衛生投入淪為無效成本。
當然,保護隱私與保障知情權并非絕對對立。婚檢機構可通過規范流程,在尊重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引導雙方主動溝通——比如允許個人先知曉結果,再自主選擇是否告知伴侶,但絕不能以“保密”為由阻斷信息傳遞的可能。真正有意義的婚檢,應當成為婚姻的“健康說明書”,而不是被鎖在抽屜里的“秘密報告”。
婚姻的長久,始于真誠,歸于責任。婚檢結果若向對方保密,失去的不僅是一次健康篩查的價值,更是婚姻本應具備的坦誠基石。讓信息流動起來,讓責任共擔起來,婚檢才能真正成為守護幸福的“安全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