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申請量十年以來降幅最大:時代拐點的信號
Program Electronic Review Management(PERM)作為留學生傳統移民方式(EB-2、EB-3 雇主擔保)的前置環節,是外籍員工尤其是H-1B持有人獲取美國綠卡的關鍵門檻。
它要求雇主向勞工部證明:在無法招募到符合條件的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時,才需為外籍員工申請綠卡。
過去十年,伴隨全球互聯網產業的爆發式增長,美國科技大廠對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國際人才需求激增。中國和印度的留學生成為主要受益群體,推動 PERM 申請量從 2014 年的 7.4 萬份飆升至 2024 年的 15 萬份,十年間實現翻倍,增幅最高時達 17.6%。
數據來源:U.S. Department of Labor
然而,2023-2024 財年,這一上升曲線出現明顯拐點——申請量同比下降 4.5%。這一變化絕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必然結果,也為外籍人才的留美之路蒙上陰影。
申請量下滑的核心原因
1. 科技大廠裁員潮的直接沖擊
美國勞工部規定:雇主提交 PERM 申請前,必須核查過去 180 天內被解雇的員工中是否有符合崗位要求者。若存在符合條件且愿意返崗的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雇主則無權為外籍員工申請該職位的 PERM。
2023 年以來,科技行業裁員潮席卷全球:微軟 2025 年已累計裁員 1.8 萬人,谷歌縮減初級軟件工程師 PERM 申請通道并波及核心部門,亞馬遜自 2024 年起全面暫停 PERM 辦理,Meta(原臉書)因曾被起訴歧視本國員工而長期停辦 PERM。裁員直接導致雇主無法啟動新的 PERM 流程,成為申請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信息來源:https://www.cnbc.com/
2. H-1B中簽難
H-1B 簽證作為外籍員工在美國合法工作的基礎,每年均有70%-80%的留學生無法中簽,有些留學生即便獲得工作 offer,也因身份問題無法順利入職,自然無從談及 PERM 申請。
PERM審理周期翻倍
留學生想通過傳統方式申請綠卡面臨的不僅僅是公司減少提供PERM申請量,還有PERM申請流程的“效率降級”。
- 過去,勞動市場測試(PWD)需 4 個月,如今延長至 7-8 個月;
- 招聘廣告環節因需處理大量美國本地申請者的簡歷與面試,周期從 3 個月拉長至 5 個月;
- 勞工證(LC)審批時間從 6 個月增至 16 個月;
- 整體流程從過去的 1 年左右,延長至如今的 2 年以上
這讓許多留學生陷入“身份懸置”的焦慮——H-1B簽證有效期最長僅有6年,如果不能完美銜接PERM申請期、綠卡排期日期,可能導致被迫離境的風險。
環球還是建議您提前布局綠卡身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