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西郊,有一座憑借“全國文明村”金字招牌聞名遐邇的村莊——鹽都區潘黃街道仰徐村。從現代化的集中居住點,到創新的“道德銀行”實踐;從書香四溢的閱讀活動,到溫暖人心的志愿服務傳遞,仰徐村以文明為筆,精心繪就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圖景,用實際行動詮釋鄉村振興的文明底色。
安居家園
繪就宜居新篇章
沿著寬敞整潔的柏油路,記者走進仰徐村村民集中居住點。統一規劃的二層小樓整齊排列,家家戶戶門前小菜園與小花園相映成趣。薔薇花攀著籬笆肆意綻放,瓜果藤蔓在竹架上隨風輕搖。85歲的村民徐榮昌正坐在自家小院侍弄花草,見到記者來訪,熱情招呼:“快進來坐坐!現在住獨門獨院,既能養花種菜,又能和老伙計們串門聊天。晚上健身公園里路燈一亮,我們就去散步、跳廣場舞,日子太舒坦了!”
為切實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仰徐村高標準建設集中居住區,在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同時,積極引導村民愛環境、講文明、樹新風。村里陸續完成 347戶居民廁所“三格式”改造并全部接入污水管網,對109戶民房進行出新提升,建成農民健身公園,完成4條河道及橋梁整治;換裝主道路路燈79盞,安裝小區太陽能路燈137盞,拆除違建和“綠皮房”38處共600平方米,清除違規小種植75處,將18畝小菜地全部分配到戶;鋪設與城市聯網的6.5公里污水主管網,實施11.13公里污水支管網和弱電線路地埋工程,同步推進小區道路出新、綠化補植提升等工作。
如今,這里已然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樣板。漫步村中,“美麗庭院”創建公示牌隨處可見,家家戶戶比整潔、賽文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道德銀行
涵養文明新風尚
在仰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銀行”展板格外醒目。“道德銀行”儲蓄員嚴敏敏介紹道:“我們把村民參與志愿服務、做好人好事、踐行移風易俗等文明行為轉化為積分,這些積分不僅是評選‘十星文明戶’的重要依據,還能兌換生活用品。”
翻閱“道德銀行”積分臺賬,垃圾分類、鄰里互助、家風建設等內容均細致評分。一名剛用積分兌換到色拉油的村民感慨:“沒想到做好事還能‘存錢’,大家都爭著當模范!”
仰徐村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于2003年在全市首創村民“道德銀行”,通過抓黨風帶民風、以民風促鄉風,推動全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歷經22年實踐,仰徐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與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
“道德銀行”不僅是積分管理平臺,更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創新載體。村里依托這一平臺,開展“道德模范家庭”“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定期公示表揚先進典型。在其激勵下,越來越多村民主動投身志愿服務,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愈發濃厚。村民張大姐笑著說:“現在大家都搶著做好事,攢積分、評星級,比學趕超勁頭十足!”
書香浸潤
點亮精神新生活
在仰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愛閱讀愛生活”閱讀分享活動現場,村民們圍坐一堂,分享讀書心得,交流人生感悟。這樣的閱讀活動每周都會如期舉行。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仰徐村不僅建設了農家書屋,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理論宣講、技能培訓、文化惠民等活動。實踐站內書畫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功能室一應俱全,滿足不同年齡段村民的文化需求。
“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滋養心靈。”參與活動的村民劉先生表示,“以前農閑時大家聚在一起打牌,現在都愛來書屋看書、參加活動,生活充實多了。”除閱讀分享外,村里還組建文藝志愿服務隊,自編自演快板、小品等節目,將黨的政策、文明新風融入其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正能量。
志愿服務的“紅馬甲”也是村里一道亮麗風景。記者跟隨志愿者入戶宣傳垃圾分類時,村民周大爺主動加入:“環境好了,大家責任感更強了!”
近年來,仰徐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現代高效農業、新型工業產業和近郊生態旅游業協同發展。按照“民建、民有、民營、民享”思路,依托豐富農業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民宿、農業主題樂園等項目相繼落地,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鄉村樂趣的同時,為村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采訪中,仰徐村黨總支書記周瑜表示:“未來,我們將錨定鄉村振興目標,持續深化‘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拓展產業發展新路徑;聚焦群眾需求,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創新基層治理機制,激發村民自治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