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剛在阿靈頓3比2翻盤德國,賽果擺在那兒,晉級任務完成,表面上看是有驚無險、苦戰過關,實際上場面堪稱一波三折——該說高興還是心慌,球迷們大概心里都有數,畢竟比賽過程真不算好看,甚至有點“擺爛既視感,主力一傳崩盤、副攻點成最大軟肋,差點把自己玩進坑里,賽后媒體和網友一邊點贊新人點燃希望,一邊又忍不住吐槽老問題反復發作,這種復雜情緒,恰好映射了中國女排眼下的真實處境。
先說第一局和第二局,那叫一個拉胯,中國女排總能在關鍵分被對手拉開,尤其是一傳,只要德國發球有點攻擊性,咱們這邊就亂套,什么送探頭、亂飛球、節奏被打亂,基本全都來一遍,這還不是偶發,而是持續性掉鏈子,反倒讓對手反擊打得順風順水,說白了就是自毀長城,領先也守不住,落后就更別提了,球迷看著都替她們著急,誰敢想這是世界女排聯賽晉級隊伍的表現,面對強隊真得心慌。
但話說回來,第三局和第四局還是有亮點的,尤其是董禹含的表現,可以說是“破局點,這個名詞不是夸大,第三局末段就是她連續發球直接得分,把德國后排攪了個底朝天,連帶著中國隊情緒也被點燃,攻防節奏重新掌控,第四局董禹含的發球輪又是拉開分差,她的上場時間不算多,但只要在場上,氣質和作用完全不輸主力,甚至更有沖擊力,這種“小將帶隊的畫面,給了球迷很大信心,不得不點贊。
反觀王媛媛,這場比賽真是怎么說都難找借口,進攻端毫無威脅,幾乎就是“送溫暖,球都下不去,攔網端更是一言難盡,副攻線成了德國的提款機,甚至連防守都找不到存在感,網友說“王媛媛一上場就有送分趨勢,聽著扎心但確實寫實,副攻這個位置要是成了漏洞,整個防線和進攻體系都要跟著掉鏈子,這不是一場兩場的事,前幾站的問題又被放大出來,球迷當然難受,畢竟這不是新問題,而是老毛病反復發作。
當然,趙勇的用人值得肯定,晉級之后還能敢于大輪換,給新人和替補機會,這點確實不容易,特別是生死局敢上不常打比賽的王奧芊、殷小嵐、萬梓玥,14人輪換,幾乎每個人都有表現空間,這種膽量和魄力,確實刷新了以往“死守主力的用人慣性,而且效果還不錯,一傳和防守環節有起色,發球也敢沖,年輕球員的活力和敢打敢拼的氣質被激發出來,這場球讓球迷看到了“新血輪的可能,其實比贏一場球還更值得高興。
但問題也很明顯,主力陣容的隱患依然沒有解決,技術細節上的短板暴露得毫無保留——一傳不穩、攻防失衡、老將狀態下滑,遇到德國這種排名不算頂級的隊伍都能打成這樣,面對意大利、土耳其那種真正的強隊,怎么可能不被針對,球迷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之前熱身賽和分站賽的那些“老問題,這場又全翻出來了,究竟是臨場心態出問題,還是訓練細節沒抓到位,教練組顯然得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調整方案。
其實中國女排這幾年的“波動已經讓很多人習慣了這種情緒起伏,贏球時人人點贊,輸球或者過程拉胯時也能理性分析,但像今天這樣,晉級的同時暴露所有隱患,給球迷帶來的不是單純的喜悅,而是復雜的憂慮和期待交織感,這才是最真實的女排現狀,不是靠一兩場勝利就能遮蓋,更不是靠幾句“女排精神口號就能解決,教練組和球員都得直面現實,別再指望打順風球就能一路高歌,要想真正站穩腳跟,還是得從細節和陣容輪換上動真格。
最后說一句,董禹含的爆發和趙勇的輪換確實是驚喜,證明年輕人有能力上場就能頂住壓力,但主力一傳和副攻軟肋的問題要是還不解決,后面遇到硬仗,靠新人“爆種救場不是長久之計,每場都玩心跳,球迷受得了嗎,女排不該只靠情懷和奇跡,更需要體系和穩定,晉級沒問題,未來要想走得遠,必須真刀真槍補漏洞,這才是球迷最想看到的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