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5月23日在北京召開,我市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受到表彰。經評選,靜海區獨流鎮友好街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友好街:
運河古鎮里的文明新風景
獨流鎮友好街在市、區兩級文明辦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積極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通過煥新友好商業街、友好街廣場、獨流印象館資源,打造運河墻繪景觀帶、家風胡同、文明驛站等點位,植入本土文化展示、公共服務、文明培育、志愿服務等元素,構建出“一街一圈一帶”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街區,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新地標”。
黨建引領聚合力 筑牢文明根基
在友好街,有這樣一支創衛志愿者隊伍,由村“兩委”班子、黨員、積極分子和村民志愿者70余人組成。他們嚴格對照目標任務,從“細”處入手、往“實”處用力,將文明實踐活動與提升創衛工作質效、推進鄉村振興、保障人居生活環境等緊密結合。
特別是村里的黨員干部,在環境整治、文明宣傳等各項工作中沖鋒在前,為友好街創建市級衛生村、市級文明村、鄉村治理示范村、積分制示范村、區級文明村鎮,以及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提供了堅實組織保障。
民生實事暖人心 提升幸福指數
友好街始終將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在醫療保障方面,村委會連續多年全額擔負村民醫療保險費用,僅2023年就墊付55萬余元,有效防止村民因病致貧返貧。
在養老方面,連續多年為433名6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生活補貼,年支出約52萬元,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針對村內學齡前兒童托管難題,友好街創新思路,利用閑置房屋和用地建成高標準配餐室,并成功申辦幼兒托管項目。該項目預計年凈利潤約11萬元,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更有效解決了村民的“托育難”問題,惠及450名學齡前兒童。
文化浸潤塑鄉風 豐富精神家園
友好街積極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第114個“三八”國際婦女節期間,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辦了女職工彩繪泥塑競賽活動,邀請市級非遺“史記泥塑”第五代傳承人、靜海好人史桂艷講述泥塑歷史,讓村民特別是婦女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同時,友好街不斷完善文化設施建設,精心打造運河文化長街、公共文化宣傳活動場所等,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學習交流的平臺,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養。
環境整治煥新顏 打造宜居家園
友好街將環境整治作為文明創建的重點,通過黨建引領、廣泛宣傳、積分管理等多重舉措,扎實推進創衛工作。
積分制管理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內生動力,村民主動清掃街道、維護公共設施蔚然成風,環境日益整潔,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此外,依托運河沿線風光和文化底蘊,友好街邀請專業人員繪制了運河沿岸墻繪,生動還原獨流鎮人民生產勞作、漕運經商、釀酒制醋等歷史場景,并打造河畔花田、健身步道等休閑觀光點,顯著提升了街道整體景觀形象,成為村民和游客打卡健身的好去處。
愛心互助揚新風 傳遞文明溫度
如今,在獨流鎮友好街,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商戶門口懸掛了“愛心商家”牌匾。
在獨流鎮黨委、政府號召下,友好街多家商戶積極加入“愛心商家聯盟”,通過為“靜海榜樣”“天津好人”、戶外工作者、低保戶、快遞員等人群提供購物打折優惠、免費飲水、免費充電等服務,努力實現文明實踐處處可為、人人可為的美好愿景。
這一舉措傳遞了社會關愛與溫暖,弘揚了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文明新風尚,讓文明實踐在友好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全國文明村鎮的榮譽,是友好街文明建設的新起點。友好街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持續鞏固創建成果,深化鄉村振興實踐,努力繪就產業興、環境美、鄉風淳、治理優、百姓富的文明鄉村新畫卷,為新時代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貢獻獨流力量。
來源:靜海融媒
一鍵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