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林沖,部下武松。這句話有很大毛?。罕宇^林沖在馬上再厲害,能打贏玉麒麟盧俊義嗎?林沖要是單挑能贏大刀關勝,怎么肯跟霹靂火秦明倆打一個?
林沖未必是梁山第一馬戰高手,行者武松也未必步戰無敵,因為身高八尺、腰大十圍的職業軍官路達,也就是后來的魯智深,簡直就是宋版的“虎癡許褚”——許褚力曳雙牛,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看起來還是魯智深的力量更勝一籌。
梁山步軍十頭領以魯智深為首,武松位居第二,在二龍山的時候,三大頭領也有明確排序:“寶珠寺里大殿上坐著三個頭領:為首是花和尚魯智深,第二是青面獸楊志,第三是行者二郎武松?!?/p>
無論是在二龍山還是在梁山,魯智深的地位都高于武松,他們跟宋江的關系也很有意思——武松是宋江唯一的正式結拜兄弟,宋江對魯智深敬意一見面就表現得很過格:“不才何足道哉。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顏,平生甚幸!”
魯智深表現得不卑不亢,宋江則卑微得有些虛情假意,這也難怪:宋江足足比魯智深矮了兩尺,魯智深躺下都可能比宋江高,把宋江拆吧拆吧燉了,也就夠魯智深一頓吃的。
尊嚴來自實力,即使是李元霸復生,也會拿魯智深當強勁的對手,武松作為魯智深的好兄弟之一,能不能在公平對決中戰勝魯智深,那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這二位好漢的脾氣秉性和戰斗風格有很大差異:武林高手武松,在三種情況下能打贏職業軍官魯智深,魯智深在某些情況下,也能輕松打贏武松。
水滸原著沒說武松是周侗的徒弟,也沒說他在少林寺學過武功,當然也沒說智真長老教過魯智深“瘋魔杖法”,那么武松的武功,就是在行走江湖中磨煉而來,再加上他骨健筋強身手敏捷,就成了真正的武林高手,而魯智深則是在種家軍中習練的軍營必殺技,他跟林沖說自己“殺人太多”,應該指的就是那段經歷而非拳打鎮關西。
魯智深出家前是一位職業軍官,武松則是一位武林高手,武林高手武松要想打贏職業軍官魯智深,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獲勝還是極有可能的。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肯定都能猜到武松打贏魯智深的第一種情況:如果武松趕在魯智深開飯前挑戰,或者魯智深已經餓了一天,那么他獲勝的可能性就會超過八成。
魯智深身高八尺腰大十圍,要想讓這個人形坦克動起來,是需要很多能量的,我們看《三國志》就會知道,跟許褚齊名的典韋,既是人形坦克,也是干飯機器:“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于前,大飲長歠(啜),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太祖壯之?!?/strong>
職業軍官出身的魯智深平時不缺吃喝,在種家軍也不應該有餓肚子的時候(皇帝不差餓兵),所以他才會出現食不飽力不足,而武松浪跡江湖,饑一頓飽一頓是常事,所以不管武松有沒有吃飽,打餓得頭昏眼花的魯智深,都不會太困難。
魯智深和武松練的武功路數不同,如果上了擂臺、定下規矩,武松也是有可能打贏魯智深的。
魯智深基本相當于特種兵王,出手就是取人性命,踢襠插眼都是他慣用的招式,這一點我們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武行者醉打蔣門神的過程就知道了:魯智深第一腳踢肚子將鄭屠撂倒,然后第一拳打眼睛,第二拳打鼻子,第三拳打太陽穴;武松是“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然后施展“玉環步鴛鴦腳”把蔣忠踢翻。
武松躥蹦跳躍,這在兩軍陣戰時是決不允許的,尤其是他虛晃一招“轉身便走”,更是會被督戰隊或身后戰友的兵器斬殺——他離開自己的位置,也會沖散小隊陣型。
武松的功夫不適合堂堂大陣,但是在江湖私斗中卻極為有效,所以按江湖打法,武松還是有可能打贏魯智深的。
在擂臺上,在江湖中,或者在魯智深饑餓的時候,在這三種情況下,武松都有可能答應他,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注意嗎,那就是武松要想打贏魯智深,必須有很多有利條件,要是換個環境,武松可能就要敗在魯智深的拳腳和禪杖之下了。
武松也是個大力士,但是他的力量跟魯智深相比,就顯得有些“虛弱”了:武松能把三五百斤的石墩子扔起一丈高,但是魯智深拔起的那棵垂楊柳,按一摟粗算的話,加上樹根和抓地力,至少能頂十個甚至幾十個石墩子。
前面咱們說過,要是在正規戰場上,三個武松也抵不過一個魯智深,還有專家解讀說,戚繼光招兵,指揮招魯智深而不會招武松,這種說法倒是能從《紀效新書》中找到依據:“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形動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見官府藐然無忌者是也。第一可用,只是鄉野老實之人。開大陣,對大敵。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
武松還有一個短板,那就是他不會騎馬,而魯智深是可以騎馬與呼延灼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
前一段時間有讀者說魯智深與呼延灼是步戰,那顯然是沒看過水滸原著:“魯智深在馬上大喝道:‘那個是梁山泊殺敗的撮鳥,敢來俺這里唬嚇人?’呼延灼道:‘先殺你這個禿驢,豁我心中怒氣!’魯智深掄動鐵禪杖,呼延灼舞起雙鞭,二馬相交,兩邊吶喊,斗四五十合,不分勝敗。”
武松當都頭之前一直浪跡江湖,打虎之后當的也是陽谷縣步兵都頭,所以魯智深楊志先后跟呼延灼單挑,武松并沒有出手,第二天準備再戰的時候,呼延灼已經溜走了:“次日,魯智深與楊志、武松又引了小嘍啰搖旗吶喊,直到山下來,看時,一個軍馬也無了,倒吃了一驚。”
梁山好漢各有所長,所以認定武松步戰一定能打贏魯智深,肯定是不科學、不客觀的,我們細看水滸原著,也會發現魯智深在人品、武功兩方面,都略勝武松一籌——當然,也就是魯智深能比武松稍強一些,武松的人品武功,還是超過百分之九十八梁山好漢的。
武松一直拿魯智深當大哥,這二人以命相搏的機會絕對沒有,這就給讀者諸君留下了有趣的問題:如果武松能在三種情況下打贏魯智深,那么在什么情況下,魯智深一定能打贏武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