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3《新聞直播間》最近重磅報道
順德樂從陳氏大宗祠
向全國觀眾揭秘這座嶺南古建筑的
“天然空調”玄機!??
該報道由央視聯合順德融媒精心策劃
一經播出便引爆全網
#順德古建筑# 話題迅速刷屏!
順德融媒的相關報道更被網友
瘋狂點贊、留言、轉發
全國網友除了為順德老祖宗的大智慧
打call外
更強烈喊話:“求一期順德古建筑游玩攻略!”
體驗原汁原味的嶺南風情
寵粉安排,這就來!
全區活化項目突破200個
順德的古舊建筑不可勝數,最久遠的井,最古老的橋,最富麗堂皇的書樓,最莊嚴雄偉的家祠,至今仍在磚瓦間流淌著嶺南最動人的故事。
2022年起,順德實施老舊建筑“煥顏提質”行動,引入社會力量以美學理念將閑置資產蝶變為文旅共享空間。近三年來,區、鎮、村協同發力,全區活化項目突破200個,其中64個列為重點項目、吸引社會資本超2.5億元,持續刷新順德文旅新版圖。
在留住城市歷史的同時,順德讓古色古香“活色生香”,催生了民宿、機車、馬術、咖啡等新文旅產業,實現文旅消費和經濟發展的雙向共贏。
大良·小熊織夢園:
爆改60年舊廠房
“復活”順德工業記憶
小熊·織夢園原為1960年創辦的東西區布廠,2018年,小熊電器競得該廠房20年的使用權后,聚焦當代青年群體,對工業廠房的特色建筑和文化內涵進行創新性轉化,打造休閑文旅綜合體,目前已引入煙囪咖啡、織隅、織膳坊、鳳城書舍等多元業態,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寶藏打卡地。
大良·順德慈善會復興別墅:
隨手拍都是“大片”的
慈善文化打卡點
順德慈善會辦公場所——復興別墅入選“2024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這樣的典型案例全省僅10個。
復興別墅位于順德大良文秀路,佛山地鐵三號線大良鐘樓站E出口,屬于民國時期建筑,磚混結構。順德慈善會以“打造順德慈善地標”為目標,活化“復興別墅”,將主樓一層及副樓打造為公共空間,持續對公眾開放,為群眾提供展覽、閱讀、慈善文化體驗、文旅打卡等服務。
樂從·陳氏大宗祠:
古建筑里藏著大智慧
最近因央視報道而火速出圈的樂從陳氏大宗祠,宗祠占地9600多平方米,總面寬約48米,總進深約85米,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廣州陳家祠“姐妹祠”。
宗祠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奠基,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宗祠面闊五間兩路、深三進,分前、中、后三座,屬典型的嶺南抬梁式結構硬山頂建筑。建筑裝飾采用了傳統經典的“三雕一塑”,盡顯祠堂建筑文化、宗族文化、藝術文化。
作為首批佛山市百村行動計劃之古村落活化項目,陳氏大宗祠活化成為樂從鎮歷史文化博物館。2023年,《中國有滋味》節目中,蔡少芬、龔琳娜、吳昕等6位“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曾經在陳氏大宗祠拍攝取景。
樂從·小布村“如墨鑾庭”:
百年古建變身網紅民宿
今年5月1日,樂從鎮首家由老舊建筑活化改造的精品民宿——小布村“如墨鑾庭”正式開業。
如墨鑾庭由清末民初老宅修繕而成,歷時八個月,耗資逾150萬元。民宿在保留嶺南傳統建筑風貌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藝術與在地文化,實現歷史記憶與當代審美的完美結合,打造“新城快節奏”與“古村慢生活”互補的文旅體驗,成為詮釋鄉村美學的又一范本,是順德推動古舊建筑煥新與文旅產業融合的又一成果。
杏壇·和之梁公祠:
舊祠堂變身
高端時尚美學館
和之梁公祠建于清光緒年間,是順德清代宗祠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經活化打造,厚重精美的祠堂古建筑變身為高端時尚的“和之美學館”。項目通過活化在地文化、水鄉文化、嶺南文化、祠堂文化與永春武術文化,承啟杏壇逢簡,打造集咖啡、閱讀、藝術文創于一體的順德美麗后花園,靜享美學生活漫時光。
杏壇·桑麻紅房子:
從養蠶到“養游”的
蝶變之路
坐落于杏壇鎮桑麻村北街的桑麻紅房子,最早的前身是清代的祠堂,后推倒重建成紅磚蠶房,而后廢棄。2021年,桑麻村引進專業團隊對該建筑進行活化改造,將廢棄的蠶房改造成桑麻村文旅融合發展的中心點,串聯起全村旅游資源,從而打造具有順德特色的水鄉旅居新業態。
杏壇·龍潭合興當鋪:
穿越160年
探秘順德金融密碼
位于順德杏壇龍潭的合興當鋪,建于清朝咸豐六年(1856年),這是順德保存下來最為完好的一座當鋪,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龍潭對合興當鋪進行修繕,并于2015年將其活化成文化展館。展館以圖、文、實物等形式,講述順德典當業的發展歷史。
杏壇·尤列故居: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尤列故居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期間于南方的一個秘密據點,位于順德杏壇鎮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進三間布局的磚木結構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歷史,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杏壇·北水尤氏大宗祠
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北水尤氏大宗祠,位于順德區杏壇鎮北水村,清雍正三年(1725)始建,乾隆三十四年(1769)建成,宣統三年(1911)重修。祠堂規模較宏大,木雕、石雕等裝飾仍存。祠堂內現存乾隆、光緒、宣統年間的《新社碑記》《闔族公議附章程碑記》《重修始祖祠碑記》等五通碑刻,具有較大的史料價值。2006年10月25日公布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杏壇·逢簡劉氏大宗祠:
既是村史館
也是非遺展示館
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劉氏大宗祠位于杏壇逢簡村根大街,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為劉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是順德最大的明代古祠之一。劉氏大宗祠作為村史館,同時也是杏壇非遺展示館,在這里可以了解杏壇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逢簡水鄉嶺南風情。
杏壇·古朗漱南伍公祠:
當地展示僑鄉文化的
重要窗口
漱南伍公祠坐落于杏壇鎮古朗世祖巷1號,始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占地約2000多平方米。公祠內木雕、石雕工藝水平較高,是順德清代祠堂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10月被列為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公祠重光落成后,經過活化升級修建文化長廊、村史館,現已成為古朗村對外展示歷史文化、僑鄉文化的重要窗口。
杏壇·右灘黃氏大宗祠:
狀元文化展覽館
右灘黃氏大宗祠,位于順德區杏壇鎮右灘村新村社五巷1號。始建于明代,現存清代建筑風格。建筑規模宏大,集灰雕、磚雕、石雕、木雕和陶塑之大成,祠堂木雕工藝尤為精湛雅致,極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時期祠堂建筑的典型藝術特點。右灘黃氏大宗祠是明萬歷狀元黃士俊的家族祠堂,2006年重修,現占地面積為1614平方米,已活化為狀元文化展覽館,陳列和展示中國科舉制度以及順德狀元等相關資料。
杏壇·桑麻南莊蘇公祠:
讀懂歷史的厚重感
桑麻南莊蘇公祠是一座典型嶺南建筑風格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它是大革命時期桑麻鄉農會、解放戰爭時期順德人民起義軍南區指揮部舊址,被譽為順德人民大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戰斗堡壘”。20世紀40至50年代內設桑麻小學,70年代至2019年內設曲藝社,2017、2018年曾作星光老人之家。
北滘·碧江金樓:
順德最“多金”的藏書樓
碧江金樓位于北滘鎮碧江泰寧西路6號,金樓及古建筑群內。其原名賦鶴樓,建于清代,是清代兵部職方員外郎蘇丕文建造的藏書樓,也是用于會友讀書的書齋。2002年7月金樓及古建筑群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2月,碧江金樓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碧江金樓的特色所在是木雕裝飾和飾金工藝。金樓的家具、木門窗、木屏風大多采用光滑細密的酸枝木制作,打磨后的光彩與黃金的質地相得益彰,富麗堂皇又不失沉穩含蓄。金樓中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清代家具珍品以及劉墉、王文治等大量清代名家的書法、匾額。
北滘·黃龍陳氏家廟:
當代藝術“點亮”
百年家廟
北滘黃龍陳氏家廟是順德區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經過精心改造,已活化成為柯林膠藝術工作室,旨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為市民和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北滘·報功祠:
從進士啟蒙地
到美育新課堂
報功祠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末,是順德第一批祠堂。相傳有個叫鐘善經的書生在這里教書復習掙取盤纏,然后考了進士,就把這個祠堂叫做報功祠,意思為報答功德。
報功祠經過修復后引進廣州美術學院陳偉雄和吳曉云老師進駐,活化成報功祠藝術空間,除進行日常藝術創作外,平時也會開展國畫、油畫等公益課堂,有效提升桃村村民藝術素養和村內藝術氛圍。
北滘·蓬萊書院:
書香滿溢的文化空間
坐落于北滘碧江泰興大街的蓬萊書院,由古色古香的澄碧祠、叢蘭蘇公祠活化而來,在書法和攝影愛好者周志鋒的努力下,自行出資以修舊如舊的文物修復原則,邀請老匠人施工,變身書香滿溢的文化空間。這里常年開展書法、國畫、古琴、國學、廣彩等文化活動,格調高雅。
倫教·羊額鳴石花園
“140歲”華僑豪宅的
網紅逆襲
鳴石花園位于倫教羊額村,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后由順德富商何鳴石建設為私家園林,至今已有140多年歷史。鳴石花園是反映清末民國時期順德華僑歷史、鄉土建筑變遷史的重要實物,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建筑價值,2006年公布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鳴石花園有三個“最”:順德最早富有西洋風情的建筑,順德最早使用電燈照明的民宅,順德最早使用自來水的宅邸。
現在的鳴石花園經過倫教街道辦事處的修繕和提升,已經位列倫教新十景之一。其中的護院樓更是活化成羊額村史館。
倫教·糧苑:
舊糧倉"種"出
文旅融合新業態
糧苑的前身是倫教新民糧食倉庫,建筑沿河而立,麻石鋪地、青瓦為檐。舊糧倉時的紅泥房、瓦磚墻被完好保留并修繕;與之相融的,是嵌于外墻的冷調新型鋼材結構,和大面積落地玻璃,既為建筑增添了現代氣息,也讓原本封閉的倉庫變得透亮,富有質感。藝術畫廊、順德私房菜、咖啡、法甜、中式茶飲、服裝、香云紗工作室等品牌商家接連進駐。
倫教·摩TOUR+機車文化創意園
國道邊“長”出
機車文旅新業態
摩TOUR+機車文化創意園位于325國道倫教段,地塊原為老舊建筑,通過全新規劃后,建設為“交通服務之家”,打造為機車主題文化創意園。目前,摩TOUR+機車文化創意園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一處集機車裝備和文創展銷、改裝和維護保養、培訓、賽道體驗、主題營地,水上活動拓展等于一體的開放式、體驗式園區已初步建成,未來將成為倫教乃至順德的文旅新地標、網紅打卡點。
龍江·左灘3500書屋:
舊蠶房改建
文藝閱覽場所
左灘3500書屋位于龍江左灘村三圣堂,書屋由一座舊蠶房改建而成。簡約大氣的設計風格,別具一格的報刊書籍,香飄濃郁的咖啡茶飲,融合閱讀、文化文創、教育培訓、餐飲四個業態,共同打造出了一座文藝感拉滿的閱覽場所。
龍江·新閘:
百年水閘飄來咖啡香
在龍江鎮龍江社區東海河道上,有一座興建于20世紀初保存至今的民國風格水閘——龍江新閘。龍江新閘四閘墩三航道一拉槽,旁有埠頭,全閘長約22米,墩寬約13米,建筑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采用了俗稱“紅毛泥”的水泥、人力卷揚機、工字鐵等,安全系數較大,是當時南順桑園圍中航道較寬、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水閘之一。如今,龍江新閘閘室變身別致的咖啡店,陪伴市民度過閑暇舒適的放松時光。
均安·江尾拾伍里文旅園:
廢棄紅磚窯
變身浪漫古堡
江尾拾伍里文旅園是均安鎮老舊建筑資源活化的典型項目,紅磚城堡、星空營地、西江長廊、無動力樂園、超大草坪、窯雞體驗場……曾經的廢棄紅磚窯廠房,搖身一變成為“紅磚森野營地”,在這個景美人少的遛娃寶地,你可以在大草坪踢足球、蕩秋千、露營躺“坪”……
勒流·義方院子:
在最美鄉村
遇見最潮院子
義方院子位于“中國最美鄉村”勒流江義村,所在地原是祠堂、農村信用社和糧倉,2022年,義方院子引入社會力量活化,改造成閱讀沙龍、文創展示、咖啡茶飲等相結合的空間場景,鄉村庭院的布局讓人有一種返璞歸真的體驗,成為江義村“高顏值”的鄉村文化地標。
勒流·龍眼文化驛站:
在舊糧站里
解碼最地道的龍文化
近年來,勒流不斷整合資源打造龍眼“龍文化村”特色文旅IP品牌,龍眼文化驛站文旅綜合體是其中重要一環。
龍眼文化驛站由村內舊糧站活化改造而來,設有鄉風長廊、鄉賢書房、鄉情會場、鄉俗體驗、鄉藝文創等區域,想要了解龍眼歷史文化底蘊就來這里。在驛站內還可以點一份咖啡,享受愜意的時光。
勒流·「不物咖啡」
廢舊水泵房
變身網紅咖啡店
最近風很大的勒流「不物咖啡」,由廢舊水泵房改建而成,坐擁扶閭村的一線江景。咖啡店被粉刷成粉藍色,清新的色調讓人仿佛置身海邊。適合在天氣好的午后,坐在江邊慢慢嘆啡。江風微微吹拂,江面水波蕩漾,不時傳來輪渡的聲音,十分治愈。如果碰巧在傍晚看到落日,絕美景觀令人驚嘆。
從修繕到簡單打開門
再到開放共享的創意融合空間
如今的順德
正博采眾長、凝聚合力
讓古建筑在活化中
煥發煙火氣、厚植文化味、傳遞人情味
這個暑假,
來遇見順德老建筑的
“最潮一面”與“最暖一面”
看鑊耳山墻映著網紅打卡的閃光燈,
聽青磚黛瓦講述著未完待續的嶺南故事……
更多順德古建筑打卡點
歡迎評論區留言推薦~
來源:順德發布 水興杏壇 在大良、山水均安 魅力北滘 匠心勒流 宜居倫教 樂從發布 順德博物館 碧江社區區委會
整理:順德融媒記者黃秀嫻
編輯:黃江帆
二審:黃秀嫻
三審:曹開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