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馬歡
自1月20日就職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強調,“讓制造業重返美國”,也承諾會加征關稅,消除貿易逆差,讓美國制造業“再次偉大”。
半年之期即將到來,特朗普政府讓美國制造業實現了復興了嗎?
目前看起來尚未做到。最新數據表明,美國制造業已經連續4個月收縮了。
此前,美國工人曾舉牌感謝特朗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現實中的美國似乎尚未準備好向制造業轉型,無論是供應鏈、勞動力需求,還是將海外的生產線轉移到美國等,都仍存在著重大障礙。
經濟學家們表示,由于在7月9日、特朗普設定的“關稅大限”之后,形勢仍不明朗,不少美國企業無法制定長期的投資與擴張計劃。
停滯的美國工廠
近半年來,特朗普政府強調汽車和科技公司在美國投資,但現實是,許多美國工廠都在放慢建設速度。
例如,福特汽車在密歇根州馬歇爾投資了一家30億美元興建的電池廠,該工廠原計劃從2026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生產電池。但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和貿易政策下,該工廠無法獲得其它國家的技術認可,也失去了聯邦補貼。
福特汽車執行主席小威廉·福特說:“我們根據拜登政府時期的政策進行了一定的投資,在做出這么多支出后又改變政策,是不公平的?!?/p>
白宮新聞官與美國工人
放慢速度的不僅有福特公司。在華盛頓州,新成立的Group14 Technologies公司因為成本問題,放緩了一家電池材料廠的建設,因為該公司在亞洲的客戶不愿意支付更高的關稅。
“關稅一度升到了100%以上,”該公司CEO說,“我只能和我的員工們說,要不我們干脆先停一停?”
除了工廠建設放緩,一大波裁員也接踵而至。
4月3日,汽車行業巨頭斯泰蘭蒂斯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對汽車行業產生了嚴重影響,他們決定裁撤旗下5家美國工廠的900名員工。
4月20日,沃爾沃集團北美公司也宣布,因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及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導致的市場需求擔憂,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對其位于美國的三家工廠實施裁員,預計裁員規模在550-800人之間。
自特朗普政府實施關稅政策以來,美國汽車制造業面臨成本壓力。數據顯示,關稅將使得美國國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年度成本至少增加610億美元。
不僅如此,關稅政策還將拉低美國國內的汽車銷售。日本野村證券分析認為,如果汽車企業將此輪關稅導致的成本上漲部分(包括整車和零部件)全部轉嫁到銷售價格上,美國汽車的平均售價將上升6%。這將把2025年美國新車需求拉低12%。
美國安德森經濟集團創始人帕特里克·安德森還警告,接下來伊利諾伊、密歇根和俄亥俄等州可能會出現裁員潮,這些州是主要的汽車制造中心。
“很多即將被解雇的員工仍處于試用期,他們在公司工作還不到90天,也無法拿到遣散費或額外福利?!庇忻襟w報道說。
7月9日,半導體科技巨頭英特爾也宣布,本月將在在加州、亞利桑那州和俄勒岡州進行大規模裁員,其中包括俄勒岡州工廠共529名員工。
俄勒岡州是英特爾全球最大基地,該州的經濟學家卡爾表示:“對俄勒岡州的經濟來說,顯然不是好消息。”
7月11日,松下也調整了在薩斯州新建的純電動汽車(EV)電池工廠的生產計劃。
7月9日,特朗普宣布,將從8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征收50%的關稅。他沒有說明這個稅率是如何得出的,但這個新公布的關稅政策,足以讓本就成本飆升的美國制造業雪上加霜。
有評論指出,征收高額銅關稅將給美國制造業帶來尤為沉重的打擊,因為美國工廠購買的近一半銅依賴海外供應商。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也明確表示,關稅政策難以實現制造業回流,因為加征關稅將提高制造業原材料成本,阻礙美國制造出口,同時抬高價格,導致國內商品銷售減少。
PMI連續4個月收縮
美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是衡量美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PMI高于50通常表示經濟擴張,低于50則表示收縮。
而最新的6月份數據顯示,美國PMI同比下降49%,這已經是連續第4個月收縮了。
特朗普與工人
就在2025年初,美國PMI指數仍處于擴張區間——1月份為50.9%,2月份為50.3%,但3月份以后就開始跌破50%。
不僅如此,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制造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為2.9萬億美元,雖然比2024年同期增長0.6%,但在GDP中的占比依然不如于金融和服務業。
妨礙美國制造業復興的,不僅僅有關稅政策,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許多專家警告稱,要將制造業基礎恢復到其主導美國經濟的鼎盛時期并非易事。他們指出,美國目前缺乏構建強大制造業框架的許多基本要素,包括熟練勞動力、政府支持和技術。
例如,每部智能手機都包含數十個國家生產的零部件,這些都通過耗時數十年建立起來的系統相互連接。有機構認為,若想一夜之間將這些生產遷回美國,將花費高昂,這會是一場真正的噩夢。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5年6月,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約為1275萬人。
這個數字,仍然遠低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制造業就業人數——接近2000萬人的峰值,這反映出該行業對美國就業的貢獻長期下降。
即使有無限的資金和政治支持,恢復勞動力和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多年的工作。
作家約翰·麥吉利恩說:“就算我們成功建造了工廠,誰會接手這些工作崗位呢?20世紀60年代我們的工廠工人擁有高中文憑,但這樣的現象已經永遠消失了。當今的制造業需要專業技能——機器人技術、編程和精密工程——而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將學生從職業領域中剔除?,F在,熟練工人短缺。誰來填補這些職位?”
正如不少機構指出的,如今的美國制造業看起來空心化,能夠制造的東西已經不多了。
特朗普重新上臺的這近半年來,也沒有改變這一現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