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在數字消費愈發普及的今天,線上購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商品種類豐富、平臺便捷支付、售后理賠流程簡化等優勢吸引了海量消費者,然而詐騙分子也在悄然滲透這個看似安全的消費領域。
隨著電商平臺與社交平臺邊界的模糊,一種新型的詐騙方式悄然興起。
他們以“售后理賠”為幌子,在發錯貨、寄殘次品后引誘消費者脫離正規平臺,繼而步步設套,實施經濟詐騙。
北京市反詐中心近期曝光的案例揭示出一種隱蔽、欺騙性強、形式多變的新型騙局,令人防不勝防。
新型詐騙的誘餌入口
近年來,不法分子瞄準消費者維權心理,通過發錯商品或以劣質貨品充好,制造售后糾紛,并主動設置“解決通道”來誘導消費者落入陷阱。
他們通常會在包裹中放置一個所謂的“售后二維碼”,鼓勵買家掃碼聯系“專屬客服”。
這一行為的本質,是將消費者從電商平臺安全的溝通通道引流至平臺之外的私密場景——如微信或下載陌生App,在沒有平臺監督的情況下,騙子可以肆意編造賠償流程,設下重重陷阱。
例如,事主李先生在某社交平臺商家購買一套兒童積木玩具,卻收到一包毫不相干的小蘇打粉。他按提示掃碼聯系客服,被引導進入微信對話頁面。
起初,對方承諾補發商品并額外給予補償,但需通過觀看短劇“做任務”獲取返利。李先生起初充值幾十元,獲得“任務傭金”,見到賬成功后逐漸加大投入。
在完成數輪任務后,客服聲稱其賬戶“操作異常”被系統凍結,需支付“解封金”才能恢復。此后李先生前后轉賬數萬元,最終對方失聯,方知被騙。
通過設置真實又帶有誘惑的“錯貨理賠”場景,詐騙者成功把控了受害者的心理弱點:害怕損失、貪圖返利、追求公平。
與傳統電信詐騙相比,這類案件更為“溫和”、更具“商業偽裝性”,不僅難以辨別,維權成本也極高。
理財變投資
這種詐騙手法的一大特點,就是“由淺入深”。前期建立信任,中期誘導資金流動,后期實施暴力斂財。
案例顯示,騙子常通過“退款+額外補償”的模式營造商家負責的形象,誘使消費者降低警惕,王女士的經歷就是典型代表。
她在某直播間花20元購買一瓶品牌洗衣液,卻收到雜牌貨。聯系商家后,對方態度誠懇,不僅立即退款,還提出“如好評截圖可獲一倍商品價值返現”。
王女士配合操作后如數收到返利,對商家印象大好。此時,客服稱公司有個“黃金投資”活動,投入500元可返600元,穩賺不賠。
王女士想到先前的好處,于是投了500元,很快收到返利。隨后客服鼓勵加大投資,稱“投入越多回報越快”,王女士最終投入5萬元,結果對方再無音訊,全部錢款打水漂。
這個過程,詐騙分子充分運用了“沉沒成本”心理和“信任轉移”策略:通過一兩次小額兌現,打造“可信”人設,使受害人逐步喪失判斷能力。他們往往通過輕微錯貨、小額紅包、及時退款等行為一步步擊穿消費者的防備,再利用貪婪心理誘導其走向深淵。
這類騙局在形式上不斷變化,有的讓人刷單,有的以虛擬理財誘餌,有的甚至要求投資加密貨幣、參與平臺預售分紅。其本質卻都是一個目的:讓你投入錢、越多越好、然后卷款消失。
從溫情客服到惡意威脅
如果前兩個階段是靠“糖衣炮彈”構建信任與誘導資金,那么接下來的詐騙手段則轉向“強行掠奪”。騙子在發現受害人仍有可榨取空間時,會直接上演一場威脅恐嚇的心理戰。
張女士在電商平臺購買了一臺落地電風扇,卻收到的是一個手持小風扇。聯系售后后,對方表示愿意賠償差價及誤工費,只需張女士完成幾單簡單的“刷單任務”。前幾筆任務完成后,張女士如期收到了傭金。
接著客服稱張女士操作錯誤,導致公司賬號被凍結,必須繳納86000元“解封金”,否則將面臨起訴,甚至牽連家人征信。
張女士深感不安,信以為真,準備轉賬時,幸得警方通過大數據識別并及時攔截,才未造成更大損失。
警方指出,這類詐騙后期常通過“法律訴訟”“信用污點”“全家連坐”等手段加壓,使原本出于維權心理的受害者陷入極度焦慮。
此時,受害人往往對詐騙者的每一句話深信不疑,認為只有照做才能“擺脫麻煩”。這也正是詐騙分子慣用的心理操控方式——恐懼壓倒理性,逼迫人迅速作出轉賬等決定。
結語
這類以“假售后”為名的新型詐騙,已從原始的電話套路進化為高度嵌入日常購物場景的智能化陷阱。從發錯貨引流,到構建信任返利,再到威脅恐嚇索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深謀遠慮。受害人往往起初只是抱著“補發貨”“要賠償”的簡單想法,最終卻可能陷入巨額損失,甚至心理創傷。
在此背景下,公眾需要重新認知網購風險,任何脫離平臺、要求下載陌生App、掃碼添加私人客服、以“做任務”返利的售后理賠,幾乎都可能是騙局的前奏。只有始終保持理性,依托平臺官方客服溝通,切勿輕信陌生人給予的“意外之財”,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
同時也呼吁電商平臺與社交平臺強化店鋪審核機制、客服管理制度及消費者風險提示義務,構建更清朗、安全的消費生態環境。面對越來越狡猾的網絡詐騙,我們唯一的“免疫力”,就是保持警惕,拒絕貪念,謹慎每一次掃碼與點擊。你有沒有想過,那個“客服”也許根本不是來幫你理賠的,而是來精心策劃你下一次的財產陷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