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東北的“九一八”事變,開啟了抗日戰爭的血腥之幕。
以此為起點,中國近代史翻開了沾滿血淚,刻骨銘心的一頁。
為了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家園,億萬名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用一身血肉筑起鋼鐵長城,和日寇斗爭了整整十四年,其間艱苦,無法言說。
每一位中國人在看到這一頁歷史時,都會心情沉重,痛哭失聲。
和中國人民的苦難相比,隔壁的印度要“幸運”很多。
1944年,當中國人民頑強抵抗日寇時,號稱戰無不勝,要打造大東亞共榮圈的“皇軍”,卻在印度這片土地上遭遇了慘敗。
挫敗之下,他們只能放棄進攻。
而這,距離他們進軍印度,只過去了五個月。
小日本超長續航,和中國打了14年,為何只花了五個月,就放棄了入侵印度的計劃呢?
白日夢:孤注一擲的英帕爾戰役
1944年,中國抗擊日寇,捍衛國土的第13年。
此時,滿世界打砸搶的德國和日本氣數耗盡,呈現出疲軟之態。
眼看著就要翻車,德國急了。它頻繁向日本施壓,讓日本趕快出兵幫助自己。
殊不知,日本也是自顧不暇。
中國戰場極大耗費了日本的精力和兵力,它像是被中國綁死了,想走,舍不得,不走,又損失慘重。
真正的進退兩難,你說日本急不急?
最后,還是德國出了一個“好主意”:讓日本去攻打印度。
如此一來,它們不但能夠攪亂盟軍的戰略部署,還能將南方美軍的進攻分散開來。
占領印度后,又可以以戰養戰,無限續航,實乃一石三鳥之計。
大家注意,這時候的印度可不是現在這個印度。
它是一大塊兒英屬殖民地,包括了如今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這幾個國家,資源大大地有。
日本想占領它以戰養戰,也不奇怪。
1944年3月,日本懷著逆風翻盤的豪情,悍然發起英帕爾戰役。
這場戰役,日軍勝券在握,信心滿滿。
具體就表現在,他們只帶了21天的口糧,打算速戰速決。
英帕爾戰役開打后的前兩個月,日軍確實是得心應手,節節勝利,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打得一潰千里。
英軍在印度的防線,差一點就崩潰了。
這種類似于螞蟻撼大象的勝利,讓日軍士氣高漲,覺得自己在這個地球上都沒有對手了。
負責指揮這場戰役的牟田中將甚至夸下???,說日本陸軍已經達到了天下無敵的地步。
占領印度,他們就離勝利不遠了。
如果這位中將學過中國文化,那他一定知道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回光返照。
這個成語,就是為日本量身定制,現在蹦得多高,以后摔得就有多慘。
就在他們躊躇滿志,決定一舉拿下印度時,印度上空的云層里,一場專為日本準備的可怕“天罰”,開始了……
大潰?。喝哲姷呢瑝?/p>
1944年6月,英帕爾戰爭開打后的第三個月,印度的雨季來了。
日本,一個巴掌大的小島國,哪里見識過雨季的厲害?
所以,當他們窩在叢林里,看著天像破了一個洞,雨水劈頭蓋臉地澆下來時,所有人都傻了。
之前說過,日軍狂妄自大,只帶了三個星期的口糧。
而且,在英軍密集的轟炸下,他們的物資運輸隊只能走叢林,方便隱蔽。
結果,天降大雨,叢林里濕滑難行。
又因雨霧彌漫,不熟悉地形,運輸隊辨不清方向,直接就被干廢了。
沒有了物資補充,日軍的物資逐漸減少。
出發時,每人能得到六兩口糧,雨季后,口糧減少到4兩、3兩、1.5兩、0.3兩。
到了最后,什么都沒了。
為了填飽肚子,日軍挖野菜,捕食野獸,茹毛飲血,吃了上頓沒下頓。
而英軍呢,不僅能得到基本的生活物資,還能時不時領到香煙甜酒之類的“奢侈品”,好不快活。
自己餓肚子固然難受,但敵人的吃飽喝足更讓人破防。
日軍在武士道的精神下苦苦支撐,以為饑餓就是極限了,但更讓他們崩潰的還在后面。
雨季的叢林,不僅是一座壓抑可怖的綠色監獄,還是一個巨大的病毒培養皿。
雨一落下來,叢林的濕潤度急劇上升,各種病毒像長了腳一樣,爭先恐后地往日軍身上竄。
日軍本來就吃不飽,餓得老眼昏花,虛弱不堪。
再加上接連多日的暴雨,他們的衣服就沒有干過,每天都濕噠噠的。
對于病毒和各種各樣的蟲子而言,他們就是最好的宿主。
于是,傷寒、瘧疾、痢疾、霍亂、流感輪番登場,席卷了日本軍隊,陣仗堪比養蠱。
病毒肆虐,饑寒交加,再加上毒蟲叮咬,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倒下,一命嗚呼。
沒有死的日本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們穿著能擰出水的濕衣服,瘦骨嶙峋,臉色白得像鬼一樣,皮膚上長滿了潰瘍和膿瘡。
因布料摩擦,有些瘡已經破了,露出血紅的嫩肉。
人血的腥味吸引了一些蟲子螞蟻,成群結隊地爬進衣服里。
這些日本人神色恍惚地坐在地上,任由蟲蟻們叮咬,顯然是被折騰傻了。
不到一個月,日軍就折損了近三萬人。
這個數目,和死在戰場上的日軍數目相當。
由此可見,雨季叢林猛于英軍,大自然立大功。
眼見著士兵一批接一批地死去,曾經口出狂言的牟田中將不得不全線撤退。
他拖著嘴里塞滿了野草的士兵和病得半死不活的病號,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叢林里行軍,朝著烏克魯爾狼狽逃竄。
和初入印度的意氣風發相比,現在的日軍就像是敗家之犬。
他們早就把戰爭拋諸腦后,什么大東亞共榮,什么太陽旗,可去他的吧。
他們已經沒有了希望,也得不到任何東西,跟一群游魂似的。
7月2日,日本南方軍司令部下達了停止作戰的命令。
當然,對外說的是“退卻作戰”。
不得不說,日本還是這么喜歡自欺欺人。
當時的情形是,只要不是個瞎子,都能看出日軍在逃命,而不是所謂的“退卻作戰”。
據一名英軍回憶,當他和戰友追擊日軍時,沿路都是被炸爛的運輸車和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坦克,地上則堆滿了日軍扔掉的槍支彈藥和其他軍事裝備。
除此之外,撤退途中還可看見大量日軍尸體。
他們赤腳露體,瘦成了皮包骨頭,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具具骷髏,特別嚇人。
可惜,我們不能見到這副慘象。不然,高低得放幾個二踢腳,送他們上路。
搞笑的是,日軍為了營造出一種“我們沒有輸”的假象,還裝模作樣地在江西岸休整了一下。
面對一臉懵的印度人,他們昂首挺胸,面露自信,如果大家都是傻子,還真以為他們打了勝仗。
以上,就是日軍慘敗的全過程。
十萬日軍入印度,回去的只有三萬人,這仗打得真是爽翻天了。
日軍在印度的失利,加速了他們的滅亡。
1945年8月初,廣島和長崎的上空騰起兩朵燦爛的蘑菇云。
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爭了14年,終于等來了勝利的朝日。
多行不義,自有天收。
這句話,送給在印度慘敗的日軍。
如果它繼續冥頑不靈,妄想稱王稱霸,那二戰的慘敗,絕不是結束。
最后,希望日本繃緊皮子,它的“福氣”還在后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