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敲下發(fā)送鍵的剎那,整個布魯塞爾的心臟幾乎都停跳一拍。7月12日,這位美國前總統兼現任總統宣布: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全面加征30%關稅。
這記重拳砸得歐盟措手不及。畢竟就在特朗普公布這消息的前一天,歐盟外交官還信誓旦旦地對媒體表示:“我們預計不會收到關稅信函”。
更諷刺的是,歐盟剛為示好放棄對美國科技巨頭的數字稅計劃,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卻已呼嘯而至。
馮德萊恩的聲明帶著克制的憤怒:30%關稅將“破壞跨大西洋供應鏈,損害大西洋兩岸企業(yè)、消費者和患者”。
但真正點燃火藥桶的是馬克龍:他在社交平臺上直接開火:“強烈反對!”并呼吁歐盟委員會立即準備反制工具,若8月1日前無協議就開征報復性關稅。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卻唱起反調。她一邊強調貿易沖突“毫無意義”,一邊悄悄當起“美歐橋梁”,推銷工業(yè)品“零對零關稅”方案。這種分裂在歐盟內部蔓延:
德國車企躲在會議室與美國商務部密談豁免條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疾呼“開放貿易才是繁榮基石”;荷蘭首相斯霍夫則憂心忡忡警告“此舉不利未來發(fā)展”。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的怒斥最刺耳:“特朗普的決定像一記耳光!”他要求歐盟周一就啟動反制,甚至提議把美國公司踢出歐盟公共合同名單。
可口號喊得再響,也掩蓋不了歐盟的軟肋:德國汽車業(yè)已因25%汽車關稅損失數十億歐元,且“數字每天都在增長”。
特朗普在信函中痛斥歐美貿易“遠非對等”,但數據自己會說話。2024年,歐盟對美出口額高達6058億美元,藥品、汽車、飛機堆滿美國港口。
而美國對歐盟服務貿易卻躺著賺走至少123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所謂“不公平”,不過是談判桌上的籌碼。
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學家,早就已經看穿特朗普的把戲。德國知名銀行的首席分析師用模型推演發(fā)現:30%關稅對美國自身的傷害比對歐盟更大。
一旦特朗普實施加稅政策,美國通脹將飆升、利率被迫上調、經濟增長踩剎車。所謂“大而美”法案的刺激效果,根本填不平這個坑。
難怪美國財長貝森特私下頻頻聯絡歐盟談判代表,急著在8月前搞出個所謂“美英協議”式的臨時框架。
更荒誕的是關稅戰(zhàn)術的自相矛盾。特朗普一邊對加拿大掄起35%關稅大棒,一邊放任本國軍工巨頭通過泰國走私中國管制礦產銻。
一邊威脅“摧毀臺積電防其落入中國”,一邊又哀求中國放寬稀土出口救活F-35生產線。這種精分操作,連華爾街都直搖頭。
談判桌下的博弈才是重頭戲。歐盟最初幻想用“放棄數字稅”換取特朗普高抬貴手,結果熱臉貼了冷屁股?,F在雙方死磕兩個關鍵點:汽車關稅和農產品稅率。
美國談判組甩出方案:農產品關稅17%,汽車及零部件25%,鋼鐵鋁材50%。歐盟代表則咬牙堅守農業(yè)稅不超過10%的底線,同時猛攻汽車關稅。
畢竟寶馬奔馳們已在白宮游說數月,提出用對美投資換關稅減免。但歐盟委員會警惕得很:這種操作可能讓生產線外流美國,等于自毀長城。
墨西哥總統希恩鮑姆的應對堪稱教科書。她一面強硬宣示“國家主權絕無商量余地”,一面敞開談判大門。
這種剛柔并濟,反而讓特朗普團隊無從下口。反觀歐盟,既舍不得法拉利跑車的利潤,又放不下價值觀架子,談判節(jié)奏亂成一團。
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像漲潮,24個國家已被淹沒。日本韓國扛著25%關稅,加拿大背上35%重負,連銅礦都被統一征收50%懲罰稅。
但當歐盟和墨西哥最終被30%浪頭拍中時。全球貿易的孤島上,只剩中國還傲然站立。這種“水位抬高”藏著險惡邏輯:
通過打壓其他貿易伙伴,變相提升我國商品的相對成本。當東南亞小國被迫接受美國天然氣和支付系統,歐洲車企為關稅咬牙遷廠北美,全球產業(yè)鏈正被強行扭曲成“去中國化”模型。
但特朗普忘了,我國手里同樣也握著閥門:廣西口岸對銻礦出口的精準管控,已經讓美國軍工廠急得跳腳。
歷史總是戲弄跟風者。2018年鋼鋁關稅戰(zhàn),歐盟揮出32億報復清單,最終換來美國妥協;這次馮德萊恩抽屜里躺著950億歐元反制方案,卻遲遲不敢亮牌。
這種猶豫背后,是更深層的恐懼:當美國靠不住,歐盟是轉向東方尋找新錨點,還是繼續(xù)在沉船上當“哈巴狗”?
而全球股市的顫抖,更是暴露了資本市場的預判。雖然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可能短期上漲,但真正的輸家早已注定:
德國工人可能失業(yè),美國消費者更是要為商品漲價買單。而歐盟手中的最后底牌,正是“反脅迫措施”:將美國公司排除出歐洲市場。
但這張牌打出來,無異于經濟自殺。所以馬克龍一邊放狠話,一邊給馮德萊恩發(fā)短信:“談判別停!”特朗普同樣心知肚明,放風說稅率“可能降到15%”,給談判留了道后門。
大西洋兩岸的政客們都在表演憤怒,但不少人已看透結局:八成又要復制2018年劇本:歐盟多買幾百億美國大豆,特朗普給寶馬開張關稅豁免令。
屆時在貿易達成后,雙方舉香檳慶?!肮劫Q易的偉大勝利”。至于水位?抬高了就抬高吧,反正淹的是別人家的田。
當特朗普的關稅潮席卷全球,中國站在高處的身影格外清晰。這不是僥幸躲過洪水,而是基建了更堅固的堤壩。
從稀土的定價權到光伏的全球份額,從人民幣跨境支付到“一帶一路”的供應鏈重組,水位越高,堤壩的價值越顯珍貴。
歐盟還在關稅的浪濤里掙扎求生,馬克龍的怒吼與梅洛尼的圓滑,終究是棋子在棋盤上的輾轉。而真正的棋手,早已在潮水之上落子:畢竟國際貿易這場大戲,從不是誰嗓門大誰贏,而是看誰手里握著真正的定海神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