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35秒的監控視頻,最近在網上讓不少人看得鼻子發酸。畫面里,一個穿雨鞋的老人慢慢挪出屋門,在墻根拎起鋤頭放到院子中間,又轉身進屋拿了個塑料桶。左手提桶,右手握鋤,腳步慢悠悠地往大門外走,快出大門時,他回頭望了一眼身后的老房子,幾秒鐘后,身影消失在門外。監控上的時間,是6月27日清晨5點58分。
誰也沒想到,這竟是84歲的老侯留給家人最后的背影。當天中午12點28分,同一個院子里,哀樂聲起,白事的帳篷慢慢搭了起來。
這段視頻是老侯的外孫文先生剪輯的,6月28日發在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上。他原本就是想記下外公離世前后的這一幕,沒成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畫面,竟戳中了無數人。到7月中旬,視頻已經被看了8500多萬次,560多萬人點了贊。文先生后來提起這事兒,總說“完全沒想到”,或許就是因為這畫面里藏著太多普通人的日子,才讓大伙兒心里都動了一下。
老侯的家在湖南衡東縣的一個小山村,地方偏,夾在兩座城市中間,四周都是青山。他和老伴兒一輩子勤快,快夏天時,地里種著豆角、黃瓜,除了自家人吃,老伴兒會挑到集上換點零錢。都80多歲了,倆老人還不想總花兒女的錢,總想著自己掙點生活費,性子犟得很。
老侯有高血壓,怕曬,所以總趕在大清早下地。天剛亮,村里還沒完全醒透,他就扛著農具出門,等太陽快出來了就回家,老伴兒早把早飯做好了——夏天常是一大碗稀飯,里頭臥個剝好的水煮蛋。
6月27日那天,老侯沒按往常的點回家。老伴兒在屋里念叨“怎么還不回來吃飯”時,壓根不知道,老侯正被人往村里衛生室送。
早上8點多,老侯的一個侄子在地里發現他暈倒了,人還有點意識。大伙兒不知道他倒了多久,以為是中暑,送到衛生室后喂了點藿香正氣水,老侯臉色好看了些,也精神了點。文先生的姨媽趕到了衛生室,問老侯要不要回家歇歇,他說“好”,剛走幾步,突然就倒了。衛生室的醫生急救了半天,到9點半,終究是沒能留住他。
文先生30多歲,當時在廣東打工,6月27日剛從浙江出差回家。早上接到家里電話時,他還睡著,一聽外公沒了,整個人都懵了。在他眼里,外公身子還算硬朗,胃口好,一頓能吃兩碗飯,看到年輕人喝酒,還會像孩子似的討小半杯嘗嘗。怎么說走就走了,連句話都沒留下。
文先生連夜拉著家人從廣東往老家趕,六七個小時的路,心里急得像火燒。進了院子,看到搭起的白事帳篷,最后一點念想也沒了。院子里的監控是表姐裝的,平時能看看老人安全,表姐還常對著監控跟倆老人說說話。那天晚上,表姐把早上的監控調出來,一屋子的人看著老侯回頭望老房子的樣子,眼淚止不住地掉——幾個小時前還好好出門的人,再回來就已是陰陽相隔了。
過了幾天,7月4日,文先生又發了段監控,是82歲的外婆獨自坐在院子里,朝著大門的方向,像是在等老伴兒推門回來。文先生說,外公走的那天,外婆總念叨“他還沒吃早飯呢”。
文先生的童年,幾乎都在外公家度過的。爸媽常年在外打工,從小學到初中,他住外公外婆家。每天外公按時接送他上下學,一回家,外婆準把他愛吃的菜端上桌。老兩口上集買魚買肉,準是因為小輩要來了,“我翻他們的剩飯,從來沒見過肉星子”。
幾年前,老侯得過腦血栓,出院后記性差了不少,好多事轉頭就忘,可小輩的事兒他都記著。文先生五年前痛風做過手術,早好了,今年回去,外公還拉著他問“腳還疼不疼”。
老侯在村里人緣也好,住了幾十年,從沒跟人紅過臉,還幫過不少鄉親。文先生媽說,外公年輕時上過初中,在村里算有文化的,還當過村干部,威望不低。出殯那天,村里好多人都來送他。
視頻下面的評論區,熱鬧得很。有人說“看監控里老人回頭那一眼,心里咯噔一下,像我爺爺走之前的樣子”;有人推測“有高血壓,天又熱,怕是腦出血”;也有人嘆“80多歲還在地里忙活,老一輩人都是這么過來的”;更多人在說“趁長輩在,多回去看看吧,說不定哪次見面就是最后一面”。
其實,想想,老侯的日子,就是無數普通人的日子。一輩子勤勤懇懇,為家為兒女忙到最后,走得突然,沒留下啥豪言壯語,卻在回頭望老房子的那幾秒里,藏著對家最深的牽掛。網友們心疼的,或許不只是老侯,還有自己身邊那個總在忙活、總說“不用惦記”的長輩。這世間的離別,大多猝不及防,能多陪他們坐會兒,聽他們念叨幾句,或許就是最實在的念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