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剛洗完澡,正窩在沙發上刷手機,老婆就從廚房出來,邊擦手邊說:“你堂姐剛給我打電話了,說她們一家這個月底來城里看房,要住咱家幾天。”
我一聽,腦袋“嗡”地一下。
“啊?又要住咱家?”我下意識皺了下眉,“上次來玩兒也是她一家三口,住了半個月,光衛生紙都用了我兩袋,這次還來?”
“人家是來看房,不是來旅游。”老婆撇撇嘴,把手上的抹布一搭,“你表妹當初來讀大學,我們不也讓她住了半年?”
我訕笑了一下:“那能一樣嘛,人家表妹一個人,又不吵不鬧。你堂姐那一家子——你不記得了?她兒子在我書房里撒過尿,那地板我到現在都還心疼呢。”
老婆一聽,笑得差點沒蹦起來:“誰叫你當初嘴賤,說什么‘你們來了就當自己家’,人家小孩當真了唄。”
我翻了個白眼:“我那是客套話,懂不懂人情世故?”
她掀起眼皮看我:“得嘞你的人情世故,一張嘴隨口答應人家住,收拾爛攤子的是誰?是我啊!她走了我擦了三天地,洗了兩桶衣服,冰箱空得比你錢包都干凈!”
我趕緊舉手投降:“好好好,聽你聽你,那這次……咱就說不方便唄?”
老婆笑了,笑得有點狡猾:“說不方便她肯定又裝可憐,說啥‘在外住賓館太貴’,‘一家三口沒地方去’,‘咱們這么親戚不幫一把說不過去’。你要是真不想管,我來。”
我點頭如搗蒜:“你來你來,你是咱家的外交部長。”
結果第二天她真的就給堂姐打電話了,我躲在陽臺上偷聽,整個過程簡直堪稱社交界的教科書。
“姐啊,你們月底來哈,我跟老吳說了,歡迎歡迎。就是咱現在小區房子小,你也知道,孩子上網課,我和他還得加班辦公……不過你們要是真不嫌棄,我們這邊也可以騰出次臥出來。”
那邊估計是立馬表態說“哪會嫌棄啊咱是一家人”,我老婆接著就來了句:“嗯,那就說好了哈,一天500,包住不包飯,衛生自理哦。”
我聽到這,差點沒把陽臺上的花盆笑掉。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我老婆還笑瞇瞇地補刀:“你想啊,現在這城市什么行情?住我們這比住酒店劃算多了,關鍵還安全,您說是不?”
我幾乎能腦補出堂姐在電話那邊嘴巴張成“O”形的樣子。
“哎呀你別多想,咱這可不是做生意,是咱家實在條件有限,最近也緊張,老吳還在供房貸呢。你也不想我們夫妻倆因為這事吵架對吧?和氣最重要,咱以后還得多走動呢。”
一通電話下來,我老婆滴水不漏,最后還給人留了臺階下:“你要是覺得不方便也沒關系,市里我有朋友開的民宿,可以幫你聯系,干凈衛生有優惠。”
掛了電話她走進來,一邊倒水一邊說:“我堂姐說‘再看看情況’,你信不信她這回八成不來了?”
我嘖嘖感嘆:“媳婦兒,你這操作太狠了,不愧是我軍師。”
她瞪我一眼:“狠?我這是講原則。以前怎么慣出來的你忘了?她一家子來玩,住咱家吃咱喝,還順了我倆罐燕窩,說是‘試試口味’。你說我圖個啥?”
我想起上次堂姐來的陣仗,忍不住點頭。堂姐性子爽快,可是那種“把別人的熱情當自己家倉庫”的人。她老公大大咧咧,愛抽煙,一天一包,嗆得我爸媽都不敢來串門;她兒子小胖墩一個,嘴特饞,看到什么都嚷著“阿姨我可以吃這個嗎”,說是問,其實筷子都下去三輪了。
關鍵是,臨走那天我堂姐還笑呵呵地說:“你們家真舒服,我們都不想走了。”我和我老婆相視一眼,苦笑比哭還難看。
那之后我們就說好了——再來親戚住,得提前立規矩,誰也別再當“好說話”的冤大頭。
果不其然,三天后,我堂姐發微信說:“哎呀老弟,我們看了下預算,還是住個快捷酒店方便,不麻煩你們了哈!”
我樂得差點沒拋出個紅包:“哈哈,好啊好啊,有事再聯系哈,哥嫂祝你們早日買到好房!”
我老婆一邊啃蘋果一邊說:“你看,其實不是不能來,是他們從來沒把咱當‘也有難處的人’。一說要收費,馬上就有別的方案了。”
我點頭:“你說得對,咱不是收他們錢過日子,是收他們點尊重。”
老婆哼了一聲:“收錢總比收氣好。”
那一刻,我真覺得我媳婦說的太對了——親戚再親,關系再鐵,也得掂量掂量別人家的界限。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你總當別人是后盾,哪天人家也倒了,你拿啥撐?
人情不是你蹭出來的,是你尊重換來的。我們可以好客,但不再“好欺”。這才是中年夫妻,活明白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