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快遞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明明稱重是 1.2 公斤,卻按 2 公斤收費?或者體積測量后算出 1.5 公斤,最終按 2 公斤計價?這就是快遞行業常見的 “向上取整” 計費規則,看似只是幾元錢的差異,仔細算下來,可能讓你多花不少冤枉錢。
向上取整計費,到底怎么算?
快遞計費時,通常會區分 “實際重量” 和 “體積重量”,但無論按哪種方式計算,只要有小數,幾乎都會向上取整到整數公斤。比如:
- 實際重量 1.1 公斤,按 2 公斤算;
- 體積重量 2.3 公斤,按 3 公斤算;
- 哪怕只差 0.1 公斤到下一個整數,也會按更高的重量計費。
這種計費方式在行業內幾乎成了默認規則,不同快遞的差異只在于對 “輕拋貨” 的體積重量計算系數不同,但向上取整的原則一致。比如寄一件蓬松的毛衣,實際重量 1.2 公斤,按體積重量算出 1.8 公斤,最終會按 2 公斤收費,比按實際重量多付 1 公斤的續重費。
為什么會有這種計費方式?
快遞公司給出的解釋多是 “便于操作”。人工或系統計費時,整數公斤更易核算,能提高效率。但對消費者來說,這種 “一刀切” 的方式難免有些不合理。
尤其是在寄小件物品時,向上取整的影響更明顯。比如寄一份文件,重量 0.3 公斤,按 1 公斤(首重)收費很合理;但寄一件 1.1 公斤的物品,首重 12 元,續重 6 元,原本只需 12+6=18 元,若按 2 公斤算,就成了 12+6×1=18 元(此處首重 1 公斤,續重 1 公斤),看似沒差?其實不然,若物品是 1.01 公斤,同樣按 2 公斤算,多付的 6 元續重費就顯得多余了。
對經常寄件的人來說,長期積累下來差額不小。有做小生意的朋友算過,每月寄 30 件 1.2 公斤的物品,按向上取整計費,比按實際重量多花近 200 元。
消費者該如何應對?
雖然向上取整是行業常態,但了解規則后,還是能找到一些減少額外支出的方法:
- 控制物品重量和體積:寄件前盡量壓縮物品,比如用真空袋處理衣物,減少體積重量;打包時避免過度包裝,控制整體重量在整數公斤以內。比如寄 1.1 公斤的物品,若能減少 0.1 公斤的包裝重量,就可按 1 公斤計費,省下續重費。
- 對比不同快遞的續重單價:向上取整無法避免,但續重單價低的快遞能減少損失。比如 A 快遞續重 8 元 / 公斤,B 快遞續重 5 元 / 公斤,同樣 1.1 公斤的物品,按 2 公斤算,B 快遞能少花 3 元。
- 利用快遞比價平臺:不同快遞物流的計費規則相差較大,市面上類似寄物物,寄半折,這類快遞比價平臺,輸入地址重量就可快速查詢主流快遞物流品牌的渠道價格,相對省時很多。
這些情況要格外注意
- 輕拋貨別忽視體積重量:衣物、毛絨玩具等蓬松物品,體積重量可能遠超實際重量,向上取整后費用更高,務必提前壓縮體積。
- 偏遠地區續重貴,影響更大:寄往偏遠地區的續重單價通常更高(8-15 元 / 公斤),1.1 公斤按 2 公斤算,可能多花 10 元左右,寄前最好預估體積重量。
- 核對賬單細節:收到快遞單后,注意查看標注的重量是否合理,若對重量有疑問,可要求重新稱重核對。
快遞的向上取整計費雖然難以改變,但了解其中的門道后,能幫我們更合理地規劃寄件,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寄件前多留意重量和體積,選擇合適的快遞,就能在規則之內盡量減少額外花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