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尊嚴的路上,有時退信比談判更響亮
當川總甩出一封又一封“關稅恐嚇信”,并揚言8月1日起對巴西商品征收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時,巴西總統老盧拉沒有派代表前往斡旋,也沒假裝謹慎地“評估”,而是當著媒體的面、毫不猶豫地把漂亮國總統的信——退了回去。
這不是一場外交事故,而是一場有骨氣的聲明。你可以說他沒多少念書,但你無法否認他有膽有識;你可以譏諷他語法混亂,但不能忽視他那封退函的邏輯非常清晰——“我們是主權國家,不接受訓斥與施壓;退信的意思可以看嘴型,哥唔恩滾。”
底層出身的總統,嘴上沒光,但心里有桿秤
盧拉不是精致的技術官僚,不是穿著布克兄弟西裝的哈佛校友。他出身巴西東北鄉村,8歲輟學、做過鞋匠、車床工人、焊接學徒。從鋼廠到總統府,他走的不是象牙塔階梯,而是滿是鐵銹、塵土、汗水和罷工的產業工人攀爬之路。
他不是“會講話”的總統,但他懂得什么時候該閉嘴,什么時候必須掀桌子。和他比起來,那些在關稅信面前連“no”都不敢說的國家領導人,不是缺詞匯,而是缺膽識,缺種。
正如作家馬爾克斯在描寫拉美政治時所說:“被壓迫者若無尊嚴,革命便成了獻媚。”盧拉骨子里清楚,他哪怕說錯話,也不能活得窩囊憋屈。
一封退信,比萬語千言更硬核
7月初,川普以“對其好友右派領袖博索納羅審判是政治誣陷”為由,發信警告巴西將面臨50%的關稅懲罰。這不是第一次川總搞關稅威脅戰術,但巴西卻成了第一個將信原封不動退回的國家。
“巴西不是美國的附庸”,盧拉說得不多,但句句帶釘。他不需要咆哮,只用一個動作就打斷了川普的“關稅連環套”。
這不是外交辭令的勝利,而是姿態的勝利。世界上有太多國家在收到美國的信之后開會三輪,反復斟酌,準備“謹慎而堅定地表示關注”;盧拉沒有。他把關稅信扔了回去,那一刻,他扔掉的不是信,而是羞辱。
順差是借口,霸凌才是真相
美國去年對巴西實現了約68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換句話說,是美國出口到巴西的商品大于進口,按照川總的邏輯,應該是米國占了巴西的便宜。但川普卻按“逆差”指控發難,這好像是不管逆差順差,我就是要找麻煩。這就好比飯后賴賬的人說:“你做的菜太好吃,所以我不給錢。”
這種混蛋邏輯,早已不是經濟議題,而是政治訛詐。川普稱之為“互惠貿易”,但實際上是“睚眥必報”:你敢審我朋友博索納羅,我就讓你付代價。
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良心的代價》中寫道:“一個強權國家最危險的不是實力,而是將實力用于小心眼的宣泄。”如果說經濟政策是為了優化資源分配,那么川式關稅外交,就是把外交部改造成了暴力催收公司,還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我的標準。
他不是沒有缺點,但這一拳打得漂亮
毫無疑問,盧拉的經濟政策并不完美。他第一任期后期曾因國有開支擴大、貨幣貶值、腐敗丑聞而被批評。任內的“家庭補助金”雖救了窮人,卻也埋下財政透支的隱患。
但就這一次,他在國家主權問題上,表現出了罕見的清晰。你可以不認同他對內的社保政策,但你不能否認他對外的這次硬氣。
反觀不少國家領導人,嘴上喊著“全球產業鏈”,心里算著“如何少被打”。哪怕嘴上說“不接受施壓”,背后還得帶著厚厚的立場說明、長跪不起和“技術降溫方案”。
盧拉則是直接拉閘——你敢加,我就敢反;你封我銅,我就動你飛機。沒有顧左右而言他,沒有政治空話。這才是人民想看到的“硬外交”。
“真正的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被羞辱時不閉嘴。”盧拉沒有閉嘴,也沒有低頭,他是為所有跪得太久的國家撕裂空氣的人。
最后的話:尊嚴從不屬于說話最好聽的人
盧拉的英語不怎么樣,演講沒有文采、不夠煽情,西裝穿起來總像國營大廠工會主席。但他這一回用行動告訴世界:尊嚴,不屬于說話最甜的人,而屬于敢退回羞辱信的人。
在川普的世界里,不聽話的國家都要被“特制關稅”懲罰。菲律賓說“深表關切”;印尼說“繼續談談看”;加拿大咬牙說“我們很不高興”;日本鞠躬說“我們理解貴方關切”……盧拉一手退信,一手掀翻桌子:“別裝大尾巴狼了。”
你可以笑他沒文化,但你不能否認他這口氣,值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