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的15歲女孩七七,一條15秒的側臉視頻,三天就把熱搜攪得滾燙。鏡頭里碎發別在耳后,睫毛投下淺淺陰影,鼻尖翹得像從漫畫里走出來,“撞臉張柏芝+周迅”的標簽被全網瘋轉。流量還沒退燒,豆瓣就蓋起高樓:客廳照片里,弟弟坐在沙發正中央,七七蹲在地上剝橘子,“重男輕女”四個字直接砸了過來。
7月13號凌晨,七七媽素著臉對著鏡頭,哽咽著說“我們家不是重男輕女”,想把跑偏的輿論往回拉。流量像突然亮起的探照燈,照進普通人家時,最先被灼傷的不是數據,是孩子心里那句“媽媽到底愛不愛我”。
那天晚上,七七9點半下晚自習,手里攥著杯3塊錢的檸檬水。同學隨手拍的15秒視頻,本想發在班級群里,結果凌晨一點播放量就飆到千萬。評論區全是“跪求出道”,可鏡頭外的七七連抖音都沒下載,后臺密密麻麻的消息提醒,直接把她嚇哭了。第二天一早,校門口擠滿了舉著相機的人,保安攔都攔不住,還有人舉著反光板問“能不能補個光”。那一刻,她不是15歲的中學生,是眾人眼里的“潛力股”——誰都想趁著熱度分一杯羹。
豆瓣的高樓蓋得飛快:昏暗的客廳里,弟弟坐在沙發中間,七七蹲在地上剝橘子,被紅筆一圈,成了“實錘”。接著又有“知情人士”說:弟弟讀6萬一年的國際學校,七七遲早要被拉去直播賺錢。輿論像甩不掉的黏痰,粘在七七媽身上。私信里最難聽的,是罵她“賣女養兒”。可七七媽在視頻里慢慢說:弟弟的衣服掛得多,是因為男孩子一天滾三次泥,總換衣服;粉色睡裙是七七自己嫌幼稚,扔在角落的。誰家愿意把家里的瑣碎掰碎了給千萬人看?她只是想護住客廳那盞暖黃的燈。
MCN機構聞著流量味就來了,合同厚得像塊磚頭,條件寫得直白:母女一起直播,每月20場。七七爸沒讀過多少書,卻認準一個理——閨女不是能賣的貨品,當場把合同扔進了碎紙機。有人拍到七七媽深夜進了五星級酒店,全網立刻腦補出“談判”“簽劇本”的戲碼。結果酒店前臺出來說:她是來退訂的,嫌套房太大,“住不慣,想回家給女兒煮面”。流量劇本里需要的反派,在現實里只是個想回家做飯的媽媽。
班主任把弟弟的作文發到家長群,《我姐姐是超人》寫得歪歪扭扭:“姐姐的睫毛能接住臺燈的光,像雪花一樣。”作文本邊角畫著兩個火柴人,高馬尾的是姐姐,手里舉著兔子燈。七歲的孩子不懂什么熱搜,只知道姐姐寫作業時會分他辣條,就算被姐姐揍了也樂意。那些敲著鍵盤罵“扶弟魔”的人,寫不出這種帶著辣條味的親情。
熱度退了,作業還在等她。一周后,七七的熱搜從第一跌到三十名外。她最新的視頻是晚上十點拍的,素顏,兔子臺燈亮在身后:“我媽煮的雞蛋面天下第一,弟弟搶我的煎蛋,被我揍哭了,但他把西瓜最甜的那塊挖給我了。”評論區突然溫柔起來:“原來神顏也要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流量像場龍卷風,卷走了熱度,留下一地碎鉆——她其實只是個想趕緊寫完作業的15歲女孩。
普通人的眼淚和笑聲,在熱搜上只能活三秒,卻能在廚房的燈光里亮一整晚。吃瓜到現在,還有人在豆瓣的高樓里追問:“要是真不重男輕女,為啥讓姐姐蹲地上剝橘子?”也有人把弟弟的作文本截成屏保,說這才是親情該有的樣子。
別急著給這家人貼“好”或“壞”的標簽,也別給七七安上“下一個頂流”或“受害者”的頭銜。
真正該被曬曬太陽的,是那些舉著放大鏡圍觀15歲少女的成年人:我們把隨手拍的15秒視頻捧上云端,又一夜之間把“重男輕女”釘在她家門板上;前一秒心疼她被流量吞噬,后一秒又催著她直播帶貨別浪費神顏。
下次再遇到爆紅的素人孩子,先別急著站隊。問問自己:如果鏡頭對準的是你家的客廳,你的晾衣繩,你隨手拍的弟弟,你深夜煮的雞蛋面……你扛得住幾千萬人同時審判嗎?
流量退潮后,七七還要寫暑假作業;而鍵盤前的我們,能不能把放大鏡收起來,先把自己家的地板拖干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