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馬英九在接受韓國媒體采訪時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他說兩岸開戰似乎沒法避免,但臺灣不太可能變成第二個烏克蘭。這話一出,島內外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討論他到底想表達啥,兩岸關系是不是真到了這么危險的地步。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生在香港九龍,祖籍湖南衡山。兩歲那年,他跟家人搬到臺灣省臺北,從此就在島上扎了根。1972年,他從臺大法律系畢業,后來跑去美國深造,先在紐約大學拿了個法學碩士(1977年),又在哈佛大學搞了個法學博士(1981年)。這家伙學霸屬性滿滿,回臺灣后直接進了政壇。
1981年,馬英九回臺,先給蔣經國當過英文翻譯,后來一步步爬上了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法務部長等位置。他在法務部長任上反腐搞得挺狠,被人叫“清廉先生”,不過也有人覺得他太理想化,樹敵不少。1998年,他跑去選臺北市長,險勝陳水扁,上任后推了悠游卡、垃圾分類這些接地氣的政策,口碑不錯,2002年還高票連任。
2005年,馬英九當上國民黨主席,把當時有點頹的國民黨拉回正軌。2008年,他以58.45%的得票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2012年連任,一共干了八年。他在任時主打兩岸關系緩和,搞了個“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想維持現狀,同時推兩岸經濟合作。2010年,兩岸簽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貿易、旅游一下子熱了起來。2015年,他還跑去新加坡跟大陸領導人見了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頭一回會面,挺有歷史意義。
不過,馬英九的親大陸政策在島內也挨了不少罵。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就是沖著兩岸服貿協議來的,年輕人覺得他靠大陸太近,怕臺灣被一句話,2016年卸任后,他沒閑著,繼續關注兩岸關系,2023年和2024年還兩度以私人身份訪問大陸,成了1949年以來第一個去大陸的臺灣卸任領導人。馬英九這人,政治生涯挺長,既有推動兩岸交流的功勞,也因為親大陸立場挨了不少批評。
2025年3月,馬英九接受部分接受韓國媒體采訪時,他拋出一句讓人心跳加速的話:兩岸開戰似乎無法避免,但臺灣不太可能成為第二個烏克蘭。這話一出,立馬成了焦點。他為啥這么說?背景是啥?咱慢慢聊。
過去幾年,兩岸關系確實越來越僵。大陸軍機老是繞著臺灣飛,軍演規模也越來越大,2024年還模擬過封鎖臺灣海峽,島內輿論都被震得不輕。民進黨當局這邊呢,跟美國走得更近,買了不少先進武器,想提升防衛能力。可馬英九覺得,這種軍備競賽只會讓局勢更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他提到,兩岸緊張的根源是歷史規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話聽著挺玄乎,但意思不難懂:兩岸分開這么久,統一是大陸的底線,可現在對話的門被民進黨關上了(他們不認“九二共識”),大陸只能靠武力秀肌肉,告訴大家統一決心有多硬。
馬英九說,臺灣跟烏克蘭不一樣,不太可能變成那樣的大戰場。為啥?第一,烏克蘭是主權國家,國際上認;臺灣呢,國際社會大多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第二,兩岸經濟綁得死死的,臺灣40%以上的出口是去大陸的,打起來誰都疼。第三,兩岸有共同的文化和歷史,感情上不完全是敵對關系。他覺得,臺灣的地理位置也特殊,四面環海,真打起來容易被封鎖,外援不好進,不像烏克蘭能靠陸地跟北約連著。
他還提到美國的角色,說美國可能低估了大陸的決心。蘭德公司研究過18次臺海戰爭模擬,結果都是大陸贏,哪怕美國插手。他警告,美國賣武器給臺灣,甚至提什么“給每個臺灣人發步槍”,只會火上澆油,沒啥用。
這話一出,島內反應兩極分化。民進黨跳出來罵,說馬英九“動搖民心”,強調臺灣要加強防務,守住“民主自由”。國民黨這邊倒挺支持,說對話才是避免沖突的正道。大陸那邊,官方媒體回應挺謹慎,表揚馬英九認歷史規律,但還是那句老話:“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際上,美國、日本這些國家也盯著,喊話各方克制,別讓臺海局勢失控。
這事還上了熱搜,大家吵得不可開交。有人覺得馬英九是危言聳聽,有人說他講了大實話,還有人說他老了,影響力不比當年。總之,這話就像往平靜的水面扔了塊石頭,漣漪擴散得挺遠。
馬英九這話聽著嚇人,但細想不奇怪。他一貫主張兩岸和平,卸任后跑大陸跑得勤,2023年3月去祭祖,2024年4月又去黃帝陵祭典,還跟大陸領導人見了面。他老早就說,“九二共識”是兩岸溝通的鑰匙,可民進黨不認,大陸這邊又不松口,兩邊僵著,他急了。
他拿歷史規律說事,其實是想提醒大家:兩岸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歷史擺在那兒,統一是大勢所趨。可他也清楚,打仗代價太大,臺灣的地緣劣勢明顯,真打起來,吃虧的不光是臺灣,大陸也得付出血本。他拿烏克蘭比,就是想說,臺灣沒必要走那條路,戰爭不是唯一結局。
再說美國,他有點擔憂。美國老給臺灣撐腰,可真到關鍵時候,能不能頂住大陸的壓力?蘭德那18次模擬可不是鬧著玩的。他覺得,美國低估了大陸的決心,誤判風險不小。
這番話之后,馬英九沒閑著。2025年6月,他帶著“大九學堂”青年團去了大陸,參加第17屆海峽論壇,喊話“和平民主統一”。他在那兒跟大陸官員、臺灣青年聊了不少,強調兩岸是一家,別老想著對抗。這趟行程多少緩和了點氣氛,可兩岸的根本問題——政治分歧、信任缺失——還是沒解。
馬英九現在年紀大了,職業生涯也到晚期了,可他還在東吳大學當教授,經常跟學生聊兩岸關系。他的聲音沒年輕時那么響,但分 ALS量還在。他這輩子,推兩岸交流是功,親大陸挨罵是過,挺復雜的。以后,不管兩岸是和是戰,他的名字肯定繞不開這段歷史。
馬英九這話,像是在臺海邊上點了個燈,既照出和平的希望,也映出戰爭的影子。兩岸關系走到今天,溝通少、猜疑多,大陸的軍力擺在那兒,臺灣的處境也挺難。他喊這嗓子,其實是想敲警鐘:再不聊聊,真可能擦槍走火。
經濟上,兩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起來誰都得掂量掂量。可政治上,身份認同的鴻溝越來越深,大陸這邊統一是底線,臺灣這邊好多人壓根不認自己是中國人。馬英九說臺灣不會成烏克蘭,可真要避免沖突,光喊話不夠,得有真行動。
參考資料
中國軍網《國臺辦:馬英九等超7000名臺灣各界人士將受邀參加第十七屆海峽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