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老人,我們常常會祝福其“長命百歲”。
當然,我們也期待自己長命百歲,也想去一些長壽老人多的地方,沾一沾福氣。
可是你想過,百歲老人都過得很幸福嗎?
到了一地的歲數(shù),對于長壽,一定有深刻的領悟。
生活質(zhì)量低的人,一天不得一天;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活多久都樂意。
01
養(yǎng)老和家境的關系很大。
在我們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有好幾個。
隔壁鄰居家,一對老夫妻,都八十多了。老爺爺八十九,老奶奶八十五。
前幾天,鄰居家的兒女,爭吵不休。起源是,老爺爺應不應該辦九十歲的生日宴。
按照傳統(tǒng),是應該辦宴席的。但是誰掏錢呢?誰牽頭呢?
老爺爺?shù)拇髢鹤硬辉敢猓驗樗L期在外頭打工,現(xiàn)在無法打工了,就在東莞幫帶孫子。自己吃飯,都要看兒媳的臉色,哪有幾個余錢。
老爺爺?shù)亩鹤邮遣辉敢獾?,因為妻子管得嚴,也不得不聽妻子的。而妻子長期和婆家人不和睦。
老爺爺?shù)呐畠?,一開口就是說:“我是外嫁女。”
當然,老爺爺自己也無法拿錢辦喜宴。一輩子都種地,老了,積蓄也花光了。
相比之下,住在村東頭的張爺爺,就幸運多了。
他的兒子在某部門上班,家底不錯,就給張爺爺買了養(yǎng)老保險。張爺爺在村里,拿著退休金,還年年有余。
張爺爺辦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兒女配合就行。
兒女也會配合,尤其是女兒,嫁給了一個富商,也常常開豪車回家送東西。
任何老人,在養(yǎng)老上,需要“托舉”。能托舉的力量大小,看家境就知道。
老人在不同的家境里,享受不同的待遇。兒女孝順,也許孝心差不多,但是提供的養(yǎng)老錢財,大不一樣。
還有,一個家庭的境況,也要看外來人——兒媳女婿的態(tài)度和條件;要看家庭的地域條件,看本地有什么養(yǎng)老服務等。
02
人老了,應該有三道年齡的坎。
古人云:“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p>
又說:“六十不蓋房,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留宿?!?/p>
很多古語,都說明一個道理,不同年齡的老人,能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
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年齡還會是一道坎。
第一,六十歲坎。主要體現(xiàn)在退休的安排上。能夠有職工退休金的老人,和沒退休的老人,區(qū)別很大。相對來說,退休的人,經(jīng)濟上寬松一些。
第二,八十歲的坎。主要體現(xiàn)在身體衰退,夫妻相處等方面。
很多老人到了八十歲,自己走不動了,并且老伴也過世了。這就真的要麻煩子女了。一旦子女靠不住,那也只能住養(yǎng)老院??墒亲○B(yǎng)老院的錢,從哪里來呢?
如果老夫妻都在,但是身體都很差,這誰來陪伴和服侍,也是一個問題。
第三,百歲的坎。主要體現(xiàn)在,兒女還活著嗎?孫輩情況怎么樣?老人的身體狀況如何?
到了這個歲數(shù),也許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就是兒女還活著,也七八十歲了,身體不一定很好。這兒女盡孝就不太現(xiàn)實了。
如果孫輩對老人沒有什么好感,或沒有盡孝的能力和時間,那么孫輩是靠不住的。
兒女靠不住,孫輩不搭理,這百歲老人,也有自己的苦衷。
別看老人有高齡補貼等,但對于日常開支,生病住院,也是杯水車薪。
03
避免“長壽多辱”,需要自渡。
《莊子·天地》中有一個故事:有人祝福堯帝,“壽、富、多男子”。
堯帝謝絕了,說:“壽則多辱,富則多事,多男子則多懼。”
長壽是很煩惱的事情,自己動不了,是要看臉色的,要被羞辱的。這也很多老人擔心的問題。
不過,有遠見的老人,會積極面對長壽的問題,凡事還只能對自己求。
堅持渡情,把家庭的人情味變濃一些。老人力所能及地帶孫,幫助了兒女,也促進了隔代親。也積極和兒媳女婿搞好關系,彼此尊重;搞好夫妻關系,老伴互相攙扶的日子多一些。
有條件的話,和鄰居,在家附近的親戚,多搞好關系,大家互相搭把手。
堅持渡能,在經(jīng)濟上,自己多考慮,留下養(yǎng)老的存款,最好是可以退休,也有自己的房子。
堅持渡身,在健康問題上,擁有醫(yī)療保障,還堅持鍛煉等。對于自己身體不行之后的安排,老人也和子孫說,不要過度醫(yī)療,不要掏空了家底。
一個老人,自己有養(yǎng)老條件,也有高尚的德行,那么他被子孫歡迎,看的臉色少很多。
04
說到這里,人活多少歲最合適,你應該心中有數(shù)了吧。
雖然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自己掌控,但是內(nèi)心的愿望,生活的質(zhì)量,是能夠自己掌控的。
一個老人活多久,根本答案,不是年齡大小,而是生活的條件。
我們要記住,從體面生活,到茍延殘喘,有一個拐點。過了這拐點,繼續(xù)活下去,就不合適了。之前,年紀再大,也是合適的。
只要你活得體面,那多大歲數(shù),都不要擔憂,都是幸福的。
為了體面的晚年,我們要未雨綢繆,積極從人情、金錢上做準備。
對于茍延殘喘的時光,保持向死而生的姿態(tài),也算是給子孫最后的一抹亮光。
如果你活得通透了,最后死如秋葉之靜美,幸哉。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