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潑斯坦案監控錄像 1 分鐘斷檔引軒然大波,FBI 稱是技術問題,公眾卻不買賬。
馬斯克在 X 上緊盯不放,還點名特朗普未公布涉案名單,兩人矛盾激化。
這場圍繞名單的風波,僅是政商角力?馬斯克成立新黨、狂轟濫炸,特朗普言辭反擊,背后藏著怎樣的美國政治裂痕?
“取消補貼”的威脅,點燃馬斯克的反擊火線
一場圍繞名單的風波,源頭竟是特朗普要斷馬斯克的 “錢袋子”?這場政商對賭的代價有多沉重?
這場沖突的導火索,其實并不是名單,而是錢,或者說是政策。
6月初,特朗普一句話冷冰冰地扔了出來:“取消對特斯拉的一切聯邦補貼。”
特朗普提及的補貼包括每輛車 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及每年約 12 億美元的綠色能源項目資金,占特斯拉年利潤的 15%。
這不是玩笑,特斯拉的商業模式,某種程度上靠的就是政府扶持。
特朗普提議推動國會取消對特斯拉的聯邦補貼,這一表態對特斯拉股價及商業模式構成潛在壓力。
他當然不能忍,于是我們看到,馬斯克從商業立場一躍變成“反對派領袖”,不再在幕后敲鑼打鼓,而是走到聚光燈下,開麥。
“你打我錢脈,我打你老底。”簡單粗暴,但有效。
X平臺上,他幾乎每天都發一次有關愛潑斯坦的推文。
有時一句話,有時一張圖,但每一次都精準命中熱點。
“名單還沒公布,是不是有人心虛?”這種話,別人發是陰謀論,馬斯克發,就是風向標。
特朗普沉默,馬斯克狂轟:愛潑斯坦案成突破口
監控斷檔 1 分鐘的真相還沒查清,馬斯克為何突然把矛頭對準特朗普?這份神秘名單里藏著讓白宮忌憚的秘密?
愛潑斯坦案因涉及多國權貴的性丑聞爭議聞名,2019 年其獄中死亡被指疑點重重,涉案名單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7月6日,美國司法部與FBI聯合發布了愛潑斯坦死亡當晚的監控錄像。
錄像中有一整分鐘的畫面“斷檔”。
FBI的說法是技術問題。
司法部長也站出來兜底:“并無謀殺證據。”
但公眾根本不買賬,尤其是馬斯克。
后來他直接在X上點名特朗普,開門見山:“你提了六次愛潑斯坦,卻從未公布名單。”
這句話,像是撕開了一個縫,讓人聯想名單里,究竟藏了什么?
其實早在6月初,兩人就已經吵翻了天。
那時馬斯克就暗示,特朗普“很可能”知道名單內容卻故意按住不發。
“名單不公布的原因,就是里面有人不敢讓公眾知道。”他這樣說。
這不是空穴來風。
愛潑斯坦案在美國民間熱度從未真正退去,馬斯克這一次抓住了它作為“突破口”,對白宮形成輿論壓力。
新黨成立,馬斯克不再只是企業家
放著千億生意不管,馬斯克為何要成立一個只盯著 “名單” 的政黨?這個 “輿論陣營” 真能撼動特朗普的根基?
7月5日,馬斯克正式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
但暫未完成政黨注冊程序,
其核心訴求為推動公布愛潑斯坦案資料沒有傳統的稅改綱領、沒有外交藍圖,甚至連教育、醫療都沒怎么提。
整個黨綱核心,就一句話:“公布愛潑斯坦案的全部資料。”
這事聽著挺離譜,但還真被他玩開了。
話題在 X 平臺閱讀量超 5 億次,馬斯克相關推文平均轉發量達 10 萬 +,吸引超 200 萬網友參與討論。
支持者用圖文、用短、用直播,反復拷問一個問題:“名單呢?”
你說這像不像政黨?不像。
但它像互聯網組織、像話語戰隊、形成全民參與的輿論討論。
只是,這劇太過真實,角色太過敏感,主角太過危險。
特朗普反擊,言辭升級至“滾回南非”
面對馬斯克的步步緊逼,特朗普為何甩出 “種族標簽” 這張牌?這步棋反而讓他失去了什么?
面對馬斯克的咄咄逼人,特朗普終于開口。
在一次閉門場合,他對幕僚放話:“如果他再不閉嘴,就讓他滾回南非。”
這句話一出,媒體瘋了,保守派圈子也炸了。
“滾回南非”可不是普通的怒罵,這是政治攻擊的老把戲,把對方打成‘外來者’。”
問題在于,這一招不好使了。
馬斯克早已是美國公民,旗下公司遍布全美,他在德州搞電池工廠,在加州投機器人,在內華達造火箭,“外來者”?這帽子根本戴不上去。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這番話激怒了部分中間選民。
“你可以批政策,甚至罵人,但不能搞種族標簽。”
于是,原本屬于特朗普的那部分“沉默支持者”,開始動搖了。
MAGA陣營內部裂縫顯現,支持者也要求公布名單
最鐵桿的支持者都開始質疑,特朗普的 “沉默” 背后藏著怎樣的壓力?馬斯克如何抓住這個機會擴大攻勢?
這一次連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陣營也開始出現裂痕。
過去,MAGA支持者以“鐵桿”著稱,幾乎不動搖。
但這次不同了,愛潑斯坦案太敏感,名單太誘人。
一名自稱佛州MAGA志愿者的用戶在X上發文:“我們支持特朗普,但我們更想知道真相。”
這句話,分量極重。
要知道,這群人曾在風雨中為特朗普拉票、在街頭舉牌、在法庭門口聲援。
但現在,他們開始發問:“名單呢?”
馬斯克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在一次直播中,他調侃:“連你們的人都想知道名單,為什么你不敢公布?”這話,直接擊中特朗普的爭議點。
特朗普轉向防守,呼吁團結但避談真相
六提 “愛潑斯坦” 卻絕口不提 “名單”,特朗普的回應為何漏洞百出?網友的追問戳中了他哪塊痛處?
7月12日,特朗普終于在社交平臺發長文回應。
全文六次提到“愛潑斯坦”,卻一次沒提“名單”兩個字。
他說:“不要再在沒人關心的案子上浪費時間。”還說:“FBI和司法部值得尊重。”
這話聽著像是在打圓場,但網友不傻。
“你如果清白,為啥不公布?”、“名單里到底有誰?”、“我們只要一個答案。
”類似的評論,刷爆了評論區。
馬斯克在下方評論:“你六次提到案子,卻一次不提名單。”
簡短一句,勝過千軍萬馬。
社交媒體成為馬斯克的“第二政黨”
沒有基層組織、沒有政策綱領,馬斯克僅憑 X 平臺就能對抗白宮?這種 “算法政治” 為何比傳統政黨更可怕?
如果說傳統政黨靠人、靠地、靠組織,那馬斯克靠的是X。
他把X變成了陣地,變成了“第二政黨”。
每天發帖、轉發、評論,通過高頻互動主導話語權。
“記住這篇文章,未來真相會浮現。”他在一篇關于監控錄像的報道下這樣留言。
這句話被轉了上萬次,成了“等待名單”的代名詞。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治戰,更像一種“輿論接力”。
不靠基層黨部,不靠募款晚宴,靠的是算法、熱搜、粉絲。
這是一場新形態的政治競賽,互聯網語言對抗傳統政治語言,算法政治對抗線下組織。
政商對抗升級,美國政治裂痕加深
當資本話語權撞上政治權力,這場博弈為何會撕開美國民主的 “遮羞布”?最終受傷的又是誰?
這場博弈,早已超越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私人恩怨。
它揭示出一個更深、更冷的現實:資本與權力的邊界,正在模糊。
馬斯克不是政客,卻擁有能左右選情的話語權。
特朗普不是商人,但可以掐斷一個帝國的補貼。
“你繼續說,我就讓你失去一切。”這不是電影臺詞,這是現實對話。
這場對抗,像是美式民主的“壓力測試”。
我們不知道最終誰會贏,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政治的裂痕,被這場沖突徹底撕開了。
結語
愛潑斯坦案的名單風波,遠非簡單政商角力。
馬斯克借 X 平臺掀起輿論攻勢,以新黨之名聚焦名單公布,特朗普的回避與反擊更顯被動,連 MAGA 陣營都出現裂痕。
這場沖突撕開的,是美國資本與權力的糾纏、傳統政治與互聯網輿論的碰撞。
所謂的美式民主,在監控斷檔與名單疑云中,裂痕愈發清晰。
而公眾對名單內容的追問,反映出對權力透明度的擔憂。
你認為公開愛潑斯坦案資料對美國政治透明度有何影響?評論區分享觀點。
參考資料:
胖仔娛說2025-07-14叫板特朗普!繼創立新黨后,馬斯克再次喊話美總統,逼其爆出內幕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