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這個人是吳江。
他是馬鋼羅河礦業的技術協理。
他是一個國企高管。
正告漏網者以或關聯者,務必早日投案,這是唯一的出路。
大數據會記錄下所有的罪惡印跡,不要僥幸。
搞技術,特別是在國企搞技術,有些時候不但要技術過硬,往往還得有比技術更過硬的東西。
雖然資料有限,但他能做到這個位置,也一定是個大能人。
羅河礦呢也是相當重要。
他負責的是填充技術,這在一家礦業公司里是相當重要的。
一個礦山,開采固然重要,但尾礦處理同樣重要,特別是重視生態的當下。
要求不但開采要好,后續工作處理得也要好。
19年,羅河礦投入了幾個億的資金,引進了48臺大型采掘設備。
就連最先進的無人機和無人駕駛都用上了。
這叫智能化建設。
到了20年,他已經在協理的位置上了。
別小看了這個協理,可是有著不小的話語權。
特別是在智慧化建設的當下,就更是重要。
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粗獷的開采了,一切都要正規化,標準化。
這也就是說技術崗位更加的重要了,這也就更加體現了他的能力。
說到能力,一般來說指的都是個人能力。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闡述就是集體和個人了。
個人能力強的在這個社會資源爭奪中當然沒有問題,但能力不那么強的就不行了。
我們的文化是強調集體,國外呢則是強調個人。
不少人包括不特意研究這方面的人可能都會說不太清楚。
其實,原因很是簡單,往往最為深奧的表述的本質都是最為簡單的道理。
我們這兒從來都是人口稠密區,在人口多的地方如果只強調個人那是不可思議的,能力強的如果放任,那么就會有拿不到的了。
當然,歐美那里的人口少,現在整個歐洲也就七個億吧。
走出好長的路才會碰到一個人這個集體也是講不起來的。
所以我們呢強調集體,歐美強調個人也就很是順理成章了。
有人說集體和個人各有好處,其實不然,不難看出,個人主義是簡單的社會形態,而集體主義則是更加先進復雜的社會形態。
個人主義往往和自私相關,有一個詞叫自私鬼就是這個意思了。
集體則是大家都能活,都能把日子過下去。
其實,我們幾千年的封建周期就是對集體這個詞的理解過程。
做得好的時候太平盛世,做得不好的時候會發生啥鬼才知道。
我們的傳統認為,一個人,一群人吃肉不是什么難事,更不是什么牛事,但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吃上肉就是件前無古人的事了。
如果一個人吃,更多的人看,是會有人砸鍋的。
這也就是說一定要鼓勵有能力的人更好的為社會出力,反過來才會造福更多人。
現代社會特別是在我們這兒,大談個人主義的應該都是有點小能力的。
說句并不是高調的實在話,哪怕你有再大的本事不造福他人也是沒用的。
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
藥早就有了,吃了都說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