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穩、頭暈、口齒不清,這些看似獨立的癥狀,卻像一張無形的網,困住了許多小腦萎縮患者 —— 出門怕摔倒,說話怕人聽不懂,連日常吃飯、穿衣都成了難題,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在中醫看來,這些癥狀的根源多與脾腎虧虛、痰瘀阻絡有關。脾主運化,若脾虛失運,痰濕內生,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氣血無法順暢滋養腦髓;腎主骨生髓,若腎精不足,腦髓空虛,小腦就像失去滋養的枝葉,逐漸萎縮。痰濕阻滯加上髓海空虛,便會引發走路搖晃、頭暈頭重、言語含糊,如同船在淺灘難行,車陷泥潭難動。
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可以嘗試一款 “補髓健腦湯” 。
其配方如下:天麻、熟地黃、黃芪、石菖蒲、陳皮、炙甘草
(具體用量需咨詢專業醫生,根據病情酌情加減)
治療案例
患者張女士,60 歲,確診小腦萎縮 2 年,起初只是走路輕微搖晃,后來發展到需扶墻行走,說話含糊不清,還伴有頭暈頭重、痰多、食欲不振。觀其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沉滑。辨證屬脾腎兩虛、痰濕阻絡。
治療上,盛勁強大夫給她用了以下中藥方:熟地黃、山茱萸、黃芪、黨參、法半夏、陳皮、天麻、石菖蒲、川芎、炙甘草。
方中:
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腎精,填充腦髓,為小腦 “補充營養”;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增強氣血生化,讓 “能量輸送” 更順暢;法半夏、陳皮燥濕化痰,清除阻滯腦絡的 “淤泥”;天麻平肝熄風,改善頭暈、走路不穩;石菖蒲開竅醒神,提升言語清晰度;川芎活血化瘀,打通氣血通道;炙甘草調和諸藥,讓全方補而不滯。
結果怎么樣?
患者服用 1 個月后,頭暈頭重減輕,食欲好轉,走路搖晃幅度變小,家人扶著能走更遠;繼續調理 2 個月,已能獨立短距離行走,說話清晰度明顯提高,痰多癥狀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不再需要時刻有人陪護。
需要注意的是,小腦萎縮的成因復雜,不同患者的具體證型可能不同,有的偏陽虛,有的兼血瘀,因此在使用中藥治療時,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