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古錢幣破百萬非常難,只有那些珍貴文物級別的名珍,在大拍上產生真實成交,才能引起泉界轟動。
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破百萬的銅錢,是一枚 天眷通寶!它的紀錄誕生于2007年的嘉德春拍,最終以134.4萬元人民幣成交。
30毫米天眷通寶真書折二 嘉德2007拍賣:134.4萬
這枚錢幣早年間出土于河南南陽方城,被當地一位資深的老藏家珍藏,多年來秘不示人,外界能看到的只有一張拓片,收錄在早年的錢譜中。
正因為當時它是所有錢譜記載中唯一已知的實物,所以才成為破紀錄的關鍵。
自那以后,陸續又有幾枚天眷通寶被發現。只要是通過合法程序上拍的,都穩定在百萬元的價格范圍!
3796000元的大珍
尤其是2016年天眷堂收藏的一枚折二楷書闊緣版,以379.6萬元的天價創造銅錢拍賣最高紀錄,直到近兩年才被咸豐試鑄錢打破。當然這是微拍成交的,一般不算在權威紀錄里面。
那么,這枚小小的銅錢,究竟有何等魅力,能讓收藏家們如此傾心?這就得從它誕生的時代說起。
金朝在建國初期,經濟薄弱,主要依靠以物易物進行交易,像個“大部落”而不是封建朝代,對錢幣的需求還不大。等到有需求時,宋、遼兩朝遺留下來的舊錢也足夠應付日常所需,更沒鑄錢的動力了。
“正隆元寶”五筆正 保利2024拍賣:5750元
金太宗完顏晟滅掉北宋之后,不僅接管了北宋的地盤,也接收了北宋原有的鑄錢作坊和技術工匠,同時獲得了豐富的銅料資源,為后來的鑄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等金熙宗完顏亶(1119年~1150年)繼位后,打算鑄造錢幣,試鑄的第一種錢就是天眷通寶!然而還沒等正式發行,就被海陵王完顏亮弒殺奪位,此錢幣就此隱沒于歷史當中。
完顏亮穩住了北方之后,開始正式鑄造錢幣,那就是正隆元寶。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那個投降金朝的北宋將領劉豫,他完整地保存了北宋的鑄錢體系。
偽齊 阜昌重寶楷書 嘉德2022拍賣:78200元
這個劉豫知道的人很少,他投降金朝之后被扶持成偽齊皇帝。后來配合金軍進攻南宋,被岳飛用一招“反間計”最終廢為蜀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相關歷史。
而他鑄造的 阜昌錢系列,也是泉界著名的名譽品,后世學者發現,其與天眷通寶的書法、形制一脈相承,也是一大有力證據。
過去的歷史記載和普遍認知,都認為正隆元寶是金代最早的錢幣。但實際上,在海陵王之前的金熙宗完顏亶在位時,天眷錢就已經摸索得差不多了。
真書折二型“天眷通寶” 嘉德2013拍賣:241.5萬元
天眷錢大多出土于河南、山東、山西等金朝統治的核心區域。留有阜昌錢的一些韻味,不過錢文都是右旋讀(從上往右讀),而阜昌錢除了小平“元寶”是旋讀,折二“通寶”和折三“重寶”都是對讀(即上下右左讀)。
從整體風貌來看,它的文字布局均衡合理,疏密得當,文字遒勁有力,毫無疑問是官方鑄幣作坊的作品。
再從天眷錢反映的歷史進程來看,當時金王朝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轉變。
史料記載,金熙宗完顏亶深受其叔父金太宗的喜愛。從小接受的是漢化教育,師從韓棠等漢族儒士,精通經史典籍,穿漢服、聽雅樂,還熱衷于斗茶、下棋等活動,在女真宗室眼中,儼然就是一個“漢家少年”。
天眷重寶(網圖)
所以他鑄造天眷錢,有很多充分的理由。目前已知發現的天眷錢,除了“天眷元寶”是篆書外,其余都是楷書,有小平、折二、折三這三種。還有通寶、元寶、重寶三種。
總發現量大約10枚左右,大多是孤品,最多的折二也就三枚。傳聞海外還有折五型出現,不過存疑。除了折二型拍出幾種天價之外,其他的基本都秘不示人,如果能合法上拍,估計還會破紀錄。
最后想說一句,近年來像神冊、天顯等遼代珍泉不斷上拍,估摸著這類金代大珍也不遠了吧?因為做好“流傳有序”的譜系是最重要的,這就是高端拍賣的基本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