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能吃到免費外賣了嗎?為什么上層高喊反內卷,但是國內三家頭部大廠——美團、京東、阿里,要在這時候公然搞外賣大戰,而且不惜市值跌去千億,還要繼續砸錢?
因為外賣大戰,幾家爭的根本就不是外賣本身。上周各大奶茶店全面爆單,滬上阿姨某店表示,平時每天兩三百單,最近每天3000多單,訂單像瀑布一樣。奈雪的茶周末兩天訂單突破100萬單,單店環比增長23%。各種快餐店同樣爆單,飯點訂單量直接突破500單,騎手和商家根本分不清訂單歸屬。
那這背后的原因就是淘寶和美團最近正式開啟了外賣補貼大戰。各種滿25減21、滿16減16的券,基本上等于一單外賣不要錢。淘寶宣布將舉全集團之力拿出500億砸向市場,而京東表示,外賣之戰不惜一切代價。
但是如果我們理性地去看,這個存量市場的爭奪非常不合邏輯。首先,資本市場非常不買賬,美團、阿里已經連續7個交易日下跌,分別累計跌幅超過10%和9%,直接市值損失超過了千億。
因為補貼都是以犧牲現金流為代價的。這樣一搞,2、3季度利潤率基本上沒了,甚至今年整體的年報都會因為這幾個月搞得非常難看。而且這三家的下跌帶動了整個港股最近的下跌。
就這我就很想吐槽,我免費外賣沒吃到幾口,但是恒科是真給我虧慘了,跟大A欣欣向榮的反差非常明顯。而且就算是最后的贏家,光靠外賣業務,也很難在近兩年內把燒的錢給賺回來。
所以說,這三家巨頭所爭奪的根本就不是外賣業務本身,而是由外賣鏈路引發的即時零售業務市場。那所謂即時零售,就是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在網上購物、買衣服、買電子產品這些,但是一些日用品,比如買菜啊,買鍋碗瓢盆還是會去超市。但是資本市場認為,未來我們買菜、買日用品也會像點外賣一樣全面線上化,買家里的任何東西都能實現30分鐘內送到家里。
而且,美團過去的閃購業務份額逐年增加,年復合增速能夠達到30%。所以這是個全新的、能改變人們消費習慣的購物場景,旨在取代實體超市和菜市場。對電商來說,這是一個增量,而這習慣的培養就是依靠外賣體系的養成。目前閃購市場規模大約5000億,美團占比超60%。而阿里預測5年以后這一市場規模會達到2萬億左右。
所以當前這是個龐大的蛋糕。同時,淘寶和京東也都遇到了各自的發展瓶頸。淘寶電商份額正在逐步被抖音、小紅書和視頻號蠶食。淘寶是人找貨,上去就是為了買東西,而抖音是貨找人,可能你本來沒有需求,但是刷著刷著就想買了。這對傳統電商來說是一個降維打擊。而京東本身電商份額就不如淘寶,除了供應鏈優勢,其他層面競爭力更弱。而美團本就是吃這口飯的。
所以這使得這三家巨頭都輸不起,為了自己不掉隊,必須爭奪這個即時零售市場。而想做即時零售就必須有完整的外賣配送體系與用戶規模,所以才會有漫天的補貼。你理清這里面邏輯了嗎?
最后一個問題,誰會贏呢?你們覺得你更喜歡用哪個軟件?歡迎評論區討論一下。我覺得輸贏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只要不是壟斷,有競爭就是最好的事情。
關鍵點在于,我們能否在效率與公平、創新、道德之間找到一個更可持續的平衡點。畢竟一個健康的商業社會,不應該只有贏家通吃的邏輯,而更該有對每個參與者的溫度與尊重。希望當補貼的潮水退去,留下的是更高效的商業文明,而不是被資本收割后的一片狼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