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錢人不需要借錢,窮人卻借不到錢,而銀行還拼命推廣消費貸呢?為什么只要兜里的錢流動起來,債務就會自行消失呢?這得從一個小島的故事說起。
據說有個小島,島上住著四個人:打魚的張三、裁縫張小妹、蓋房的王二和房東李四,他們都窮得叮當響。
有一天,張小妹餓得不行,就找張三賒了一筐魚,打了張10塊錢的欠條。張三想存魚,便找王二蓋倉庫,又欠了10塊錢蓋倉庫的費用。王二剛答應,李四就來收租了,可王二手里沒錢,只能打欠條。
而李四準備去相親沒新衣服,又找張小妹賒了衣服,同樣打了個欠條。就這樣轉了一圈,欠條滿天飛,總債務達到40塊。奇怪的是,魚有了,倉庫蓋了,新衣也做了,島上的東西變多了,可錢卻連個影兒都沒見著。
憑什么欠條能換來實實在在的東西呢?這些債務又怎么能消失呢?
關鍵的轉折點來了,島上來了個外地人,外地人要租李四的房子,交了10塊錢定金。李四拿著錢,立刻還了張小妹的衣服錢,把欠條撕毀;張小妹有錢后,趕緊還了張三的魚錢,欠條也撕毀;張三轉身結清了王二的工錢,欠條同樣撕毀;王二拿到錢后,馬上還了李四的房租,欠條也被撕毀。最后外地人不租了,李四把10塊錢退給他。
你看,債務就這樣清零了。島上多了魚、衣服和倉庫,可流通的現金只有10塊錢,神奇吧!40塊的GDP,僅用10塊錢本錢就實現了,這就是現代經濟的奇妙之處。債務是虛的,流動的錢才是“點石成金”的關鍵。
那么在現實中,為什么我們的債務一直甩不掉呢?錢都跑到哪兒去了?這是因為在小島的故事里,錢的流動很順暢,而現實中,流動的錢卻“卡殼”了。錢為什么會“趴窩”不動呢?因為當人人都捂緊錢包時,債務就只能干著急。
想象一下,張三拿到10塊錢,心里嘀咕著留著以防明天打不著魚;張小妹也擔心沒人買衣服,不敢花。錢一被囤積,債務就只能晾在那兒,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錢再多,大家都不還錢、不投資,全攥在手里,錢不流動,債務就如山般堆積。歷史上有不少類似案例,比如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央行把利率降到0,求著企業借錢,可企業就是不借,老百姓還瘋狂存錢,家庭儲蓄率一度高達20%。結果呢,經濟像被霜打的茄子,債務一點沒少。
但有人會想,錢怎么會“長腿私奔”呢?
答案就是被極少數人撈走,坑了大多數人。咱們把故事升級一下,這四人借了40塊錢去修碼頭,計劃挺美好。王二拿20塊錢干活,張三找張小妹買材料花了10塊錢,實際上碼頭30塊錢就夠了,剩下10塊錢被房東李四偷偷換成金條,藏在了海外小島上。
結果40塊的債務一分沒少,碼頭還不掙錢。這就是資本外逃,留下債務讓大家受苦,就像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巴西用大量美元建巨型水電站,結果近三分之一的資金被貪官和商人轉移到海外,瑞士銀行賺得盆滿缽滿,巴西全民卻背負債務,人均外債從1980年的500美元飆升到1985年的2000美元。
另外,解決債務只能靠借新債嗎?這不是陷入滾雪球般的死循環了嗎?那良性的出路又在哪里呢?又沒有外地人來送錢,島上這40塊錢的爛賬該怎么解決?
理論上可以通過對賬抵債,但李四肯定不樂意,平常免他房租還行,可這倉庫是張三的飯碗啊,張三也會急。現實中,借新還舊是常見做法,但這就像喝海水解渴,越喝越渴。讓債務不“炸雷”的活路是什么呢?就是讓新債生出“財富”,慢慢把債務“養小”。就像那個外地人給的10塊定金激活了全島經濟,張三打了更多的魚,張小妹接到更多訂單,王二蓋了更多房子,用新賺的錢一點點償還舊債,這就是債務與財富賽跑,財富贏了,債務就消除了。
這里有個反面教材,比如李四貪污修碼頭的錢,或者像日本陷入的流動性陷阱,就算把“水龍頭”開得再大,錢也流不動。
咱們再看看中國,現在居民儲蓄存款高達157萬億,處于歷史新高。為什么大老板們要提振消費呢?就是因為大量的錢放在銀行里,沒有進入市場流通,而錢只有進入市場流通,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稀釋更多債務。
這里給大家講兩個簡單的案例:第一個是靠經濟增長,把蛋糕做大,債務比例自然就降低了。羅斯福新政就是這么做的,1931年到1937年,美國大力投資搞基建,GDP猛漲40%,硬是填平了經濟大坑。
第二種是靠適度通脹,為什么漲價能讓債務縮水呢?想想20年前的10萬和現在的10萬,物價差距多大呀!只要不是惡性通脹,這招就管用。1940年到1951年,美國通過通脹稀釋了40%的二戰債務。
凱恩斯有句話叫“長期看我們都死了”,這話雖然直白,卻也道出了經濟這場“戲”的關鍵,全看信息和信心能不能支撐起來。錢流動起來,債務就能消融;錢一停滯,債務就壓頂。現金就像經濟的氧氣,流動是化解債務的解藥。下次你猶豫要不要買東西的時候,記住,你花的每一分錢,都在為這場經濟大戲“加油”。
所以,有句話說得挺有意思:各國政府就像一幫“草臺班子”,玩的是一場大型擊鼓傳花的游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