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頭伏不補,伏天受苦”,這可不是嚇唬人的!炎炎夏日,我們的身體看似熱得冒火,實則陽氣消耗巨大,加上貪涼吹空調、喝冷飲,體內反而容易積聚寒氣。頭伏時節,順應天時,適當吃些溫而不燥、能扶助陽氣的“扶陽菜”,就像是給身體內部點了一盞溫暖的小燈,驅散潛伏的寒濕,讓氣血運行通暢,才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地度過這漫長的三伏天。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4樣頭伏時節值得多吃的“扶陽菜”和它們的家常做法,簡單又美味!
一、韭菜苔——鮮嫩溫陽的“起陽草”
韭菜苔就是韭菜抽出的嫩薹,比起韭菜,它的口感更鮮嫩爽脆,辛香中帶著一絲清甜。它的溫陽效果一點不比韭菜差,還特別適合夏天吃,能溫中行氣,振奮被暑熱濕氣困住的脾胃之氣。
推薦食譜:韭菜苔炒黃蛤肉
1. 新鮮黃蛤吐沙洗凈,沸水焯燙至開口,撈出取肉,湯汁留一點備用;韭菜苔洗凈切寸段,蒜切片,干辣椒剪段。
2. 熱鍋涼油,下蒜片、干辣椒段小火煸香。倒入黃蛤肉快速翻炒幾下。
3. 加入韭菜苔段,大火快速翻炒至斷生。調入少許鹽、一點點糖提鮮,沿鍋邊淋入一點點預留的蛤蜊湯汁增香。
4. 快速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蛤肉的鮮甜配上韭菜苔的辛香,開胃又溫陽!
二、茴香菜——香氣獨特的“暖胃菜”
茴香菜帶著一股獨特的、類似八角的濃郁香氣,性溫味辛,特別擅長溫暖我們的中焦脾胃,散寒止痛。夏天常吃冷食冷飲,肚子容易受涼不舒服,或者胃口差,吃點茴香菜就很好。
推薦食譜:茴香菜拌杏仁
1. 新鮮茴香菜摘去老梗,洗凈,用淡鹽水浸泡10分鐘,撈出瀝干切碎。
2. 生杏仁(或市售五香杏仁)洗凈,冷水下鍋,加入1顆八角、一小塊桂皮、少許鹽,煮開后轉小火煮15-20分鐘至熟軟(或直接買熟的五香杏仁)。
3. 煮好的杏仁撈出瀝干水分(若是熟杏仁可直接用)。將切碎的茴香菜和杏仁放入大碗中。
4. 加入少許鹽、幾滴香油、一點點香醋(可選),充分拌勻即可。茴香的特殊香氣與五香杏仁的醇厚相得益彰,清爽又暖胃。
三、紫蘇葉——解表散寒的“天然香草”
紫蘇葉顏色漂亮,氣味芳香獨特,性溫味辛。它最厲害的本事就是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夏天吹多了空調受了點涼,或者吃了生冷海鮮后怕寒涼,紫蘇葉就是天然的“暖寶寶”。
推薦食譜:紫蘇葉炒黃瓜片
1. 新鮮紫蘇葉洗凈,瀝干水分;黃瓜洗凈斜切成薄片;小米辣切圈,蒜切片。
2. 熱鍋放油,下蒜片、小米辣圈爆出香味。倒入黃瓜片,大火快速翻炒至稍微變軟。
3. 加入紫蘇葉,繼續快速翻炒至紫蘇葉變軟出香。調入適量鹽、少許生抽提味。
4. 翻炒均勻即可出鍋。黃瓜的清爽脆嫩裹挾著紫蘇的奇香和辣椒的熱烈,是伏天里醒神開胃的小炒。
四、生姜——驅寒發汗的“百搭之王”
生姜性溫味辛,是公認的“驅寒圣品”,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溫肺止咳。夏天吃姜,能幫助身體把體內的寒氣、濕氣通過發汗排出去,“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老話,道理就在于此。仔姜(嫩姜)口感更脆嫩,辣味溫和,更適合夏天涼拌或快炒。
推薦食譜:仔姜鴨
1. 鴨腿或鴨胸肉斬小塊,冷水下鍋,加料酒、姜片焯水去腥,撈出瀝干;仔姜洗凈切薄片或細絲,蒜拍碎,小米辣切圈,青蒜苗切段。
2. 熱鍋放稍多一點的油,下鴨塊煸炒至表皮微黃、出油。加入蒜、小米辣圈、一小撮花椒(可選)爆香。
3. 烹入料酒、生抽、少許老抽上色,翻炒均勻。加入仔姜片,翻炒出香味。
4. 加入適量熱水(或啤酒)沒過鴨塊,大火燒開后轉中小火燜煮20-30分鐘至鴨肉軟爛。期間嘗味,可加適量鹽、糖調整。
5. 湯汁收濃后,撒入青蒜苗段,翻炒幾下即可出鍋。鴨肉香濃軟爛,仔姜的辛辣完美融入,溫補驅寒,是伏天一道硬菜!
小貼士:這4種“扶陽菜”性質偏溫,體質本身非常燥熱、容易上火的朋友,食用時要適量,或者搭配一些涼性食材(如黃瓜、冬瓜等)平衡一下。食材盡量選擇新鮮應季的,效果和風味都更佳。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