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曾有人問:“養(yǎng)生千萬法,最省力、最見效的是哪一招?”
高贊回答只有兩個字:“睡覺。”
古人講:“一夕不臥,百日不復(fù)。”
好好睡覺,遠(yuǎn)不只是閉上眼歇歇腳,它藏著你對生命的態(tài)度,也暗暗丈量著你余生的長度。
01
一個人睡覺的姿勢,就是他對生活的姿勢
梁實秋說:“人生不過是飲食與睡眠,二者若得其法,大半煩惱可消。”
敷衍睡覺的人,晨起滿臉倦容,日子也走得踉踉蹌蹌;
認(rèn)真對待睡眠的人,哪怕白晝兵荒馬亂,夜晚依舊能把心安頓得妥妥帖帖。
宋代大儒邵雍,終身布衣蔬食,卻精神矍鑠。
他有一條鐵律:日落而息,雷打不動。
一次,友人夜叩柴門,想與他秉燭談《易》。
邵雍隔窗笑答:“有事明日請早,此刻我與周公相約。”
次日天微亮,他已沐手焚香,朗聲誦讀。
友人嘆服:“能如此敬睡者,必能敬生。”
作家慶山說:“你如何入睡,便如何醒來;你如何醒來,便如何過一生。”
好好睡覺,就是告訴身體:我在修復(fù),我在蓄力,我對明天仍有期待。
02
睡覺亦是一場修行
《菜根譚》有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真正的修行未必在深山古剎,一張床即是蒲團(tuán)。
你熬夜刷手機(jī),肝血暗耗;你帶著怒火躺下,肝氣橫逆。
你放下萬緣,呼吸均勻,臟腑才肯各司其職。
國醫(yī)大師鄧鐵濤壽至104歲,被問秘訣,他笑答:“天亮即起,天黑即睡,睡前清空腦子。”
每天亥時前,他必靜坐十分鐘,讓白日紛擾如云飄過,再寬衣上床。
即便出差講學(xué),也自帶蕎麥枕,不軟不硬,不厚不薄。
他說:“枕不安,則神不寧;神不寧,則壽不長。”
南懷瑾先生亦告誡弟子:“真修行是晚上十一點(diǎn)前一定睡覺,早上五點(diǎn)能起床。”
當(dāng)你把黑夜還給星辰,把睡意還給自己,氣血自會涓涓不息。
03
壽命長的人,睡覺一般有這3個特征!
1. 睡得“早”——與天地同頻
《黃帝內(nèi)經(jīng)》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yīng)之。”
晚上9點(diǎn)到凌晨3點(diǎn),是肝膽值班,推陳出新的大時辰。
此時不臥,肝不藏血,膽不決斷,次日必頭昏腦脹、情緒失控。
曾國藩家訓(xùn)里最醒目的一條:“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穩(wěn)住早睡的底線,就是穩(wěn)住一整座“精氣神”的金庫。
2. 睡得“深”——讓陽入于陰
《老老恒言》說:“不覓仙方覓睡方,一覺熟睡百病消。”
深睡如嬰兒,呼吸綿綿,一夜無夢,晨起目明神清。
要想“深”,先減“聲、光、思”。
關(guān)掉手機(jī)藍(lán)光,放下明日焦慮,給臥室拉上遮光簾,給耳朵塞上軟綿塞。
陸游晚年“紙屏石枕竹方床”,手不釋卷卻從不臥讀,唯恐“神散而夢亂”。
你若給睡眠一方凈土,睡眠必還你一寸金身。
3. 睡得“足”——量體而行,不過不及
孫思邈提出:“凡眠,先臥心,后臥眼。”
睡多久才算夠?
嬰兒16,少年10,成人7—8,老人6—7,此為千人千面的大數(shù)。
關(guān)鍵是醒后不覺累,白天不犯困。
若強(qiáng)撐夜車,看似多出一小時,實則白天效率低三成;
若賴床昏睡,陽氣被窩藏,反而越睡越乏。
給自己設(shè)一段“睡眠試驗期”:連續(xù)兩周記錄入睡、起床與日間精神,找到最合身的時長。
睡足不是偷懶,是把時間還給生命。
藥王孫思邈早在一千年前就寫下:“安寢乃人生最樂。”
你如何對待夜里那段黑暗,身體就如何回饋你余下的光明。
從今天起,把夜晚還給夜晚,把睡眠奉為上賓。
睡得像個長壽的人,日子自然給你長壽的驚喜。
點(diǎn)亮【贊】與【在看】,愿你枕上有風(fēng),夢里無憂,醒來即是新生。
轉(zhuǎn)發(fā)分享,愿親友皆得安眠,福壽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