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順利訪華,阿爾巴尼斯不僅帶上豪華代表團,還提前對中方說了好話,但這一切,卻被澳外長攪黃了,若是阿爾巴尼斯來華后,不能給我們一個合理解釋,那他期待的合作,或許也要被搞砸了。
外交部此前表示,應中方邀請,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要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為了這次重要的中國之行,阿爾巴尼斯不僅全力以赴,還特地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向外界傳達出他對訪華充滿期待的信息。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訪華期間,他將造訪上海、北京和成都,這三大城市不僅是中國的經濟重心,也代表著不同的商業(yè)和文化氛圍,堪稱必不可少的拜訪地點。
然而,阿爾巴尼斯的滿懷期望,似乎被自家外交部長黃英賢的一句話所攪。就在他準備啟程之際,黃英賢在吉隆坡召開的東盟外長會上,炒作了一番所謂的“中國威脅”。她鼓吹亞洲需要“力量平衡”,無疑在給中澳關系潑冷水。這種內部不協(xié)調的情況,不禁讓人感嘆澳大利亞政府究竟在對華關系上打算如何舉棋。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
從經濟上看,中澳之間的聯(lián)系何其深厚。阿爾巴尼斯直言不諱,四分之一的澳洲就業(yè)與貿易掛鉤,而其中25%的出口落腳點便是中國。這些數(shù)據(jù)不僅僅是枯燥的數(shù)字,它們意味著實實在在的飯碗,背后是無數(shù)個家庭的生計。
澳洲對華出口規(guī)模甚至超過日本、韓國、美國和印度總和,因此穩(wěn)定的中澳關系幾乎等同于澳大利亞經濟的支柱。阿爾巴尼斯強調,“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就意味著澳大利亞的就業(yè)機會,就這么簡單。”
然而,黃英賢的言論無疑給阿爾巴尼斯的訪華之旅增添了不確定因素。在她看來,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海軍演習是在改變“力量平衡”,是一種具有威脅性的戰(zhàn)略投射。這種觀點顯然和阿爾巴尼斯的目標背道而馳,讓外界不禁疑惑,澳大利亞內部對華政策的真實態(tài)度是什么?
這場外交困局似乎不是單靠一次成功的外交訪問就能解開的。黃英賢在東盟外長會上的表現(xiàn)不僅讓人看到澳大利亞在東亞的戰(zhàn)略定位的復雜性,也反映了其在面對美國和中國時的政策糾結。
(特朗普對澳大利亞加稅)
黃英賢在會中大談澳大利亞作為“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并間接指責特朗普政府制定的高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的破壞性,而又不得不承認美國在亞洲的“至關重要”地位。這樣的表態(tài)顯示了澳大利亞在國際舞臺上試圖維持獨立性與依從性之間艱難的平衡。
但問題在于,澳大利亞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賴這種“力量平衡”的策略?尤其是,當“平衡”一詞被潛移默化地賦予某種制約或抗衡的意味時,其本身是否就已經預示了一種隱形的對立?
阿爾巴尼斯面臨的挑戰(zhàn)是,此次訪華不再僅僅是一場貿易促進活動,更成為一次外交智慧的大考。他不僅要在經濟領域上促成對話與合作,還需要巧妙地解開黃英賢的涉華言論,帶來的緊張氣氛,若是不能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原計劃的貿易磋商可能會因為政治因素而受到困擾。
(阿爾巴尼斯要先解釋一下黃英賢的表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阿爾巴尼斯訪華行程中,跟隨的企業(yè)代表團陣容也顯示了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包括力拓、必和必拓、福德士河和麥格理銀行等重量級企業(yè)的高管們同行,他們帶去的不僅是商業(yè)交流,還有對中澳合作潛力的寄望。這一系列行動無疑透露出一個信號:盡管立場上存在不確定性,但在經貿領域,澳大利亞依然渴望與中國深化合作。
回顧歷史,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濟關系經歷過風風雨雨,卻總能找到合作的契合點。因此,這次訪問也許能為未來幾年中澳關系的走向奠定新的基調。而這種基調,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阿爾巴尼斯如何處理目前的外交僵局。
在全球政治動蕩和經濟重塑的背景下,中澳兩國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機遇。阿爾巴尼斯的訪華行程,若能成為一個修復橋梁的開始,澳大利亞將在與中國的關系中,獲得更多實質性的經濟利益,同時也為區(qū)域穩(wěn)定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如果這一趟旅途上不能對黃英賢的言論做出有效的澄清與解釋,中澳之間的信任可能遭到再次打擊,進而影響經濟合作的實際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