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原來真是正該奮斗的年紀
作者丨岳輕
編輯丨羅素
如果給A股這幾年“不務正業”的董事長來個排名的話,翻墻偷拍同行生產線還被抓的中電電機董事長王建裕算一個,75歲高齡還赤裸上身大秀肌肉給自家抗衰老產品代言的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也算一個。
當得一句“臥龍鳳雛”。
這可是句真心實意的夸贊。自2020年4月王建裕翻墻后,中電電機股價從7塊多漲至8月份的19塊。輿論給的評價是,既然董事長都能拉的下臉翻墻偷拍同行、那這公司對研發對業務的態度能差到哪去?
科倫藥業就更離譜了。在其5月16號發布的抗衰老產品宣傳視頻里,劉革新肌肉棱角分明、身體狀態完全看不出一絲古稀老人的遲暮感,羨煞一眾年輕“細狗”??苽愃帢I表示,劉革新董事長連續服用了相關產品三年,并且一直保持著每日清晨五點健身的自律習慣。這也讓輿論驚呼“75歲原來真是正該奮斗的年紀”。
董事長親自下場、有悖于商界大佬矜持的帶貨方式確實卓有成效,讓產品和公司都在這波山雨欲來的醫藥行業變動中占據了C位。
在劉革新秀肌肉前,科倫藥業實際上已經蜚聲行業,只不過不被圈外人所知罷了。
據相關研報,科倫藥業在大輸液領域的市場占比高達41.9%,截至2024年底,公司擁有143個品種共310種規格的輸液產品。也就是說,你每次去醫院輸液時,有近乎一半概率使用的是科倫藥業產品,妥妥的隱型冠軍。
但在2025年第一季度,科倫藥業卻給資本市場交出了一份令人皺眉的成績單:營收43.90億元,同比下滑29.42%。歸母凈利潤5.84億元,同比暴跌43.07%。其中固然有2024業績太過耀眼、拉高基數,也有大輸液業務受集采影響持續承壓的緣故——整個2024年,占公司總營收超40%的大輸液業務收入89.12億元,同比下降11.85%。
也就是說,大輸液業務雖然強悍,卻已經摸到了天花板。而占公司營收47.2%的抗生素和原料藥業務雖然同比2023年增長超20%,但也面臨和大輸液業務一樣的難題,即利潤微薄、抗市場風險與政策風險的能力較低。想要讓嚴苛的資本市場與投資人滿意,公司就亟待開辟新型且高利潤的業務板塊。
科倫藥業將目光投向了所有醫藥公司都垂涎的、也是最為符合我國行業環境的大健康領域。劉革新赤膊上陣帶貨的,正是由旗下子公司川寧生物負責供應、科倫永年負責銷售的麥角硫因膠囊,定位為高端膳食補充劑市場的核心產品,單瓶60粒、售價1499元。而科倫藥業官網上也明晃晃寫著以全產業鏈優勢進入抗衰老賽道,已經量產、投產和在研的保健品原料多達10余種。
根據宣傳,麥角硫因膠囊的抗氧化能力較傳統產品提升了10至30倍,在延緩衰老、改善睡眠、提升認知記憶、美膚養顏、抗炎、糖尿病防治以及心血管保護等方面均有顯著成效。目前該產品主要通過國內小程序以及日本藥妝店直營銷售,但計劃未來登入京東海外購與天貓國際等平臺。
如果是早些年,麥角硫因膠囊這種“長生不老藥”似的宣傳是必定會被傳統輿論場所質疑唾棄的。但妙就妙在2020年7月,A股曾掀起一波關于“長生不老藥”的相關炒作,無數財經健康媒體下場,把巴菲特李嘉誠等知名人士拉出來站臺,詳細向大眾普及了“長生不老藥”的科學依據和研究成果。
雖然短暫炒作后一地雞毛,但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對“長生不老藥”已經形成相對正確的認知,這也是劉革新帶著麥角硫因膠囊出圈后,相關機構與業內人士的質疑聲僅局限在“仍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來支撐”上。
不過在程序上,麥角硫因膠囊玩了個花活:其并未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信息平臺及進口保健食品備案系統登記,亦未取得藥品批文。雖然在2024年以新食品原料被國家衛健委受理,但截至目前仍處于審批流程中,尚未正式納入新食品原料目錄。
按照專家解讀,科倫藥業采用“原料出口日本生產+跨境電商進口”模式,由子公司提供原料,日本合作方制成膠囊后,以個人自用物品的名義通過保稅倉直郵國內。依據相關法規,此舉實質繞開了我國《食品安全法》對新食品原料需進行安全性評估的審批要求,存在“政策套利”嫌疑。
但受眾的認知基礎有了、原材料與產品銷售還都掌握在自家子公司手里、疊加當下消費者對抗衰老的高關注與高需求,堪稱天時地利人和。距離產品爆火,只差第一批大規模的受眾反饋了。
而劉革新以秀肌肉的方式親身上陣更是神來之筆:“75歲”和“董事長”兩個標簽,完美覆蓋了對抗衰老有剛需的富人群體;在宣傳上“使用自家產品”較明星代言又充滿真實度,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赤裸上身秀肌肉出挑但不出格,既最大程度上吸引了眼球卻又不會引發負面輿情;健碩的線條和自律的態度充滿正能量,極易被年輕群體特別是注重健康的年輕群體接受,又培養了潛在消費客群。
反正以拓品編輯這么個30多歲的準中年人來看,從傳播設計、角度、內容、效果等多方面來看,劉革新堪稱2025年的最佳代言人。
至于劉革新為什么親自下場,無外乎是行內人感知到、醫藥行業多個因素疊加之下的風口來了。
先是5月初,上方出臺了《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據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相關專家表示,《意見稿》中強調兩個較為重要的方向,首先是準入規則更加細化,為創新藥留住了市場獨占期;其次,意見稿調整了競價規則,放寬了價差的限制,避免企業以極端低價破壞市場平衡。
然后是關于創新藥的相關利好層出不窮。甚至就在昨天,國家醫保局還公布了《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其中首次提到商保創新藥目錄,聚焦解決創新藥進醫保就虧、不進醫保就賣不出去的矛盾。
這些都在行業與資本市場中解讀為極大利好,能在進一步拓寬企業利潤的基礎上,引導國內原研藥創新藥健康有序發展。如果《意見稿》和《工作方案》正式落地,那么沉寂五年之久、利空與泡沫雙雙出盡的醫藥板塊有望走出一波浩瀚牛市。
而科倫藥業堪稱集采中的王者。截至現在,科倫累計有198個品種過評,其中50余個都是國內首家或獨家。在2018年開始的九批十輪化學藥品集采里科倫中選59個品種,將要開展的第十一輪集采中科倫也有近40個品種達到入圍門檻。
創新藥方面科倫近一年多也成果巨大。2024年11月,主治肺癌的蘆康沙妥珠單抗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完全批準上市的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國產ADC藥物。12月,主治鼻咽癌的塔戈利單抗獲批。2025年1月,主治乳腺癌的博度曲妥珠單抗上市申請獲受理。2月,主治結直腸癌、細胞癌的西妥昔單抗獲批。完全滿足《工作方案》內提到的“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等條件。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以A股已經500家醫藥公司的規模來看,如何在接下來的行情中占據C位、最大限度的吸引投資人的眼光,是擺在“隱型冠軍”、但市值僅530億的科倫面前最大的問題。
不管是大健康轉型、還是為資本市場的趨勢做準備,劉革新“一脫成名”、董事長的肌肉成了科倫藥業最好的喇叭。
你覺得“長生不老藥”靠譜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